Articles

積極把握CEPA機遇 求變求新加速發展(刊載於2024年10月11日《文匯報》)

                內地與香港在109日簽署CEPA服務貿易協議二,進一步放寬了內地市場對香港專業服務的准入門檻,不但涵蓋多個範疇,也落實了多項制度創新,既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和支持,更有助於香港對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策略,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星期三發表施政報告,社會各界都在熱切期待特區政府能夠善用中央的各項挺港惠港政策,積極創新求變,助力本港工商專業界把握CEPA機遇,發揮建築及工程等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提振經濟,推動本港新質生產力發展。

助大灣區建更國際化商業環境

                香港與內地自2003年簽訂CEPA以來,不斷修訂和優化。20184月,本人聯同謝偉銓議員致函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議進一步放寬港資建築及工程企業參與內地工程建設的限制,獲住建部正面回覆,同意逐步放寬,並利用CEPA機制落實。隨後,CEPA服務貿易協議完成修訂並在201911月簽署,由202061日起實施,讓香港企業與專業界別以更優惠的待遇開拓內地市場。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持,惠及各行各業,香港與內地互惠共贏的關係也日益密切。

         CEPA協議二明年31日正式實施。新增的「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措施,讓在內地投資的港企可按它們熟悉的香港法律作為合同適用法律,也可以選擇以香港作為仲裁地。這些新措施不但有助香港更好地利用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助力大灣區建立更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同時也有利香港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作用,讓香港工程建造界與內地同業「併船出海」,拓展海外市場。

         香港如今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CEPA最新的修訂協議猶如一場及時雨,充分顯示了「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和最獨特的優勢。然而,若要將上述的優勢和機遇轉化為實際的發展動力和經濟效益,香港社會各界都必須「識變、應變、求變」,特區政府應積極採取措施,助力本地企業提升競爭力,設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香港的專業服務行業也必須與時俱進,推動香港的新質發展。

促進香港專業界別投身內地項目

                當局應加強專業資格互認,推動人才和技術流動。CEPA最新的修訂協議進一步放寬了香港專業服務機構在內地設立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規定,並促進了專業資格的互認。這意味着香港的建築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能夠更容易參與內地的基建和城市發展項目。特區政府應聯同工商專業界,積極推動與內地專業監管機構合作,確保相關專業資格認證流程簡化且透明,並進一步落實內地與香港雙方的專業資格互認機制,盡量減少專業資格認證的重複性審查,這將有助於加快香港專業人才進入內地市場的速度,促進技術和人才的雙向流動。

         當局也應加強創新與數字化應用,發展新質生產力。隨着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建築及工程等傳統行業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特區政府應積極推動本地工商專業界落實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而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和生產效率。同時,特區政府應致力促進與內地的技術合作,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城市規劃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當局應強化市場推廣與國際合作,擴大香港品牌影響力。特區政府應與內地相關部委和專業組織合作,為本地專業服務企業搭建國際合作平台,讓香港企業能夠與內地同業「併船出海」,包括參與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建項目,從而進一步擴大香港專業服務界的國際市場份額。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