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善用政策科技 提升建造工程安全(刊載於2025年2月15日《經濟日報》)

        立法會早前討論一項議員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加強規管建造工程安全,連筆者在內,共有7位議員動議修正案,顯示這個議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原議案和各項修正案最終獲大會通過,充分顯示大家對相關主旨的肯定和共識。

          建造業不單積極促進本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更為超過30萬名從業員及相關的上百萬家庭成員提供生計。

         但近23個月本港接連發生嚴重的工程意外,甚至不幸造成人員傷亡,令有關家庭頓失經濟支柱,令人感到心情沉重。

嚴重工業意外 最高可囚2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優先做好善後工作,為相關家屬盡快提供適切幫助,並且與業界攜手深入調查事故原因,全面檢討相關施工工序流程,以設法避免悲劇重演。

         上述工程意外,一而再地為社會敲響警鐘。正所謂「人命關天」,工程意外一單都嫌多!立法會在2023419日三讀通過了《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主要目的是提高多項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款額和監禁刑期,尤其針對嚴重的工作意外,可循「可公訴罪行」提出檢控,最高罰款額及最高監禁年期分別訂為1,000萬元及兩年,以提升阻嚇力。

          筆者當時發言強調,不同持分者在確保職安健方面都負有不同的角色及責任,僱主須提供安全的工作系統和作業裝置,並制定適當的指引,而僱員亦須為保障其本人及其他同事負起嚴謹的職安健責任,兩者相輔相成,在維護職安健問題上,勞資雙方是同坐一條船,而政府也有加強執法和監管的責任,任何一方都沒有「免責金牌」!

 3千萬以上工程 須採「4S系統」

        筆者這次在修正案中著重提到,政府應鼓勵業界以自動化方式執行高危工序、運用科技實時監察工地安全,以及適時檢討和修訂有關法例,讓所有持份者共同建立真正的安全文化。

          政府當局現時已要求3,000萬元金額以上的工務工程全面使用「安全智慧工地」即4S系統,同時,為了推動私人項目應用4S系統,屋宇署由20247月起推出強制措施,如果相關項目的預算建築成本超過3,000萬元,並涉及使用流動機械及塔式起重機的工程,會要求承建商必須為該等器械採用4S系統。但筆者仍促請當局應探討,如何鼓勵業界更廣泛採用自動化方式執行高危工序。

          善用創新科技,引入人工智能(AI)系統和機器人等自動化方式,例如無人機、機械狗或外牆攀爬機械人等,不但有助提升建築技術水平,也有助減少工地意外。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業界採用嶄新和高效的建築技術,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和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等。不過,相關系統和設施的研發和應用涉及不少成本,工程建造界的中、小型企業往往難以負擔。

          筆者樂於見到,特區政府在2018年撥款十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業界採用本地及海外已測試之創新建築方法及科技。 2022 年至 2023 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又額外注資 12 億元,同時擴大資助範圍及提高資助額上限。當局未來應進一步注重鼓勵業界推廣人工智能系統和機器人等自動化方式的研發和應用,以處理某些高危工序,提高職安健保障。

北都提速發展 政府責無旁貸

        現屆政府反覆強調提速提量覓地建屋,並加快落實北部都會區和各項基建的發展,公、私營工程量可望持續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作為工務工程項目的主要推動者和工地安全政策的倡議者,責無旁貸,必須與不同持份者緊密合作,積極利用配套政策和創新科技,切實提升工地安全,理由很簡單:發展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