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盡快為旅遊業制訂長遠規劃”議案發言

主席:

     姚思榮議員今天提出“盡快為旅遊業制訂長遠規劃”議案,是重要而適切的課題,亦可喚起社會各界對本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旅遊業是本港支柱產業之一,根據最新統計數字,2013年1-8月的訪港旅客超過3,5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5%,當中內地旅客固然逐年增加,而來自其他新市場,如俄羅斯、阿聯酋、印度、越南等地的旅客增幅亦十分明顯,既帶來可觀的外匯收益,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本港的各項旅遊配套設施,包括景點、酒店、購物商場、交通運輸及口岸設施等,日益顯得不足。這不但窒礙業界發展,而且因為某些傳統購物區不勝負荷,不時發生購物旅客與社區居民的摩擦,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社會上甚至出現一些負面的聲音,例如提出每年為內地自由行遊客人數設定上限,以及提出取消“一簽多行”措施等。我認為,這些提議過於消極,無異於因噎廢食。當世界上的旅遊城市都積極設法吸引中國內地遊客到當地旅遊,而香港本來坐擁地利之便,若反而拒內地客於門外,不僅放棄經濟收益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亦有損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聲譽。我們要切記,無論是錯過了的機遇,還是走失了的顧客,都是不會輕易回來的。

     究竟,本港旅遊業怎樣才可以解決目前面對的問題,進而尋找新的機遇呢?平心而論,現屆政府也很重視這個議題,在2013年1月宣布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轄下就設有「會展及旅遊業工作小組」,由蘇澤光先生擔任召集人,成員包括景點、酒店、旅行社等業界人士,大家都期待該小組盡快提出長遠而全面的旅遊業規劃建議。

     主席,長遠而全面的旅遊業規劃,其實是整體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其中一項關鍵內容是基建配套。正如我在10月9日本會會議上動議議案,促請政府「制訂長遠基建規劃,推動可持續發展」時指出,香港十分需要一套全面綜合的基建發展策略,包括配合日後落成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盡快落實境內路段的交通配套設施,以便與珠三角西部及周邊地區形成策略性道路網。同時,香港國際機場也急需提升和擴展。在1998年至2012年間,本港機場的客運量、貨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均增加一倍以上,若不及早建設第三條跑道的話,飽和點將很快就出現。現時,香港機場在國際航線上仍有相對優勢,但珠三角其他機場正不斷擴建,並積極增添國際航線。因此,特區政府應聯同機場管理局,盡快完成第三跑道的環境影響評估及相關規劃;長遠更需考慮第三條跑道以後的發展策略。

     更重要的是,圍繞香港機場的長遠規劃應該是全面而多元化的。隨著赤鱲角機場及其周邊地區逐漸形成一個匯聚航空、高速鐵路、公路、渡輪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當局應積極參考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蒲機場發展航天城的經驗,以香港機場為核心,規劃發展一個集旅遊、會展、商務、零售、餐飲等功能於一身的「航空城」,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和內地居民來港旅遊和消費。

     另一方面,香港的旅遊内容和景點亦急需提升,例如應加快大嶼山的相關發展規劃。大嶼山不但面積遼闊,而且其周邊跨境基建項目逐步落成,粵港澳三地一小時生活圈將成為現實,發展潛力未可限量。因此,可積極考慮發展旅遊、會議展覽、物流、環保等產業,以創造多層次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當然,我們也要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平衡。大嶼山既具有不少天然景觀,又保留許多鄉郊風土人情和社區特色,這些都是很好的賣點,應該成為規劃的重要元素,藉此發展本地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成為別具特色的休閒旅遊度假區。因此,當局應盡快成立「大嶼山發展委員會」,成員除了相關政策局代表,還應該包括規劃、建築及工程等專業界別代表,旅遊、物流、環保等行業代表,及其周邊的地區人士等,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建議。

     主席,本港旅遊業的規劃與落實,涉及不同的政策範疇,包括土地和酒店規劃、景點開發、海陸空交通網絡、出入境口岸設施、旅遊業人才培訓、海外推廣香港旅遊品牌、服務質素的規管和提升等,當局既要有開放的思維,與不同的持份者充分溝通;又要做好跨部門協調,更要尋求與其他相關地區合作,才可望收事半功倍之效。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