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推動綠色建築 讓香港成「低碳之都」(刊載於2015年4月17日《星島日報》)

      也許輿論近來太聚焦於政改等政治性討論,忽視了不少社會民生議題。日前,本人以《區域供冷服務條例草案》法案委員會主席身分,向立法會大會匯報審議工作,該條例最終亦獲大會通過,並已於三月二十七日刊憲公布,但可惜傳媒對此該條例的作用和意義報道甚少。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目前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們必須多管齊下,設法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包括提倡使用更清潔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倡能源效益及推動綠色建築等,以推動可持續發展。本人在議會內外多番促請政府在用電需求層面,具體落實措施,以減低建築物的耗電量。因為,以本港的溫室氣體排放而言,發電大約佔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而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電力都是用於建築物之內。換言之,建築物所耗用的能源大約佔香港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六十。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能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減氣候變化的影響。

      本屆特區政府在二○一三年成立「推動綠色建築督導委員會」,以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就推動綠色建築制定實施策略。《二○一五年施政報告》又宣布,政府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把政府建築物的用電量減少百分之五,並為主要政府建築物進行能源審核。政府亦表示會與公私營機構合作,加強推行低碳宜居的建築環境,這些措施無疑有助於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

  所謂「綠色建築」,是指能夠減少建築物對環境影響的建築作業模式,由建築物的選址、設計、施工、營運管理以及保養等環節,都貫徹善用能源和其他資源,並減少產生廢物和污染。香港位處亞熱帶,其高密度的建築模式,更構成對環境質素的挑戰。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推出了「香港二○三○」計畫,為全港建築物制訂一套降低耗電量的長遠方案,以二○○五年用電量為基準,目標是將二○三○年的全港建築物耗電量降低三成,至今已提出二十五項建議,期待將香港發展成為「低碳之都」。

區域供冷系統效益大

  據此,我們可以更恰當地評估在啟德發展區設置區域供冷系統的作用和意義。區域供冷系統是具有較大能源效益的空調系統,與傳統氣冷式空調系統比較,可節省三成五用電量,而與使用冷卻塔的獨立水冷式空調系統比較,則可節省二成用電量。

  此外,該系統還可以減少總建築成本約百分之五至十,令建築物的設計更具彈性、減少啟德發展區的熱島效應,以及較獨立空調系統更能配合不同的空調需求。該系統有助於將九龍東建設為低碳社區,日後在吸取相關發展經驗後,更可以進一步優化和推廣,發揮綠色建築的示範作用。儘管上述條例目前只涵蓋啟德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當局日後可以通過修訂條例的附表一及二,擴大其應用範圍,以適用於其他區域供冷系統。

啟德發展區是「試點」

  我認為,特區政府在規劃其他新發展區時,若條件允許,應加入類似的綠色建築規劃元素,推廣區域供冷技術。

  香港未來的綠色建築將如何發展呢?建築物耗電量又是否能達到綠色建築議會「香港二○三○」計畫內的目標,在二○三○年或以前較二○○五年減少三成呢?關鍵在於特區政府、相關業界及市民大眾能否攜手合作,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盡心盡力。在啟德發展區設置區域供冷系統,將是一個很好的試點項目,通過綠色建築,推動全民節能,營造低碳生活,將香港建設為低碳之都。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