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則退 香港須以創新及科技提升競爭力(刊載於2015年5月25日 AM730「經民人語」專欄)
中國社科院公布《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13年來首次被深圳超越,跌出「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疑向香港敲響了警鐘。
深圳成功奪冠,並非僥倖。該市近年銳意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據悉,全國專利註冊約有一半來自深圳,而且科技企業雲集,湧現了騰訊、華為、中興等國際知名公司。深圳亦在短短三十多年間,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全國創新重鎮。
反觀香港,本來不乏競爭優勢,例如資訊自由流通,奉行法治,具備世界級基建等。香港許多大學科研出色,不乏創新科技人才,但卻欠缺適合的政策支援,以至過於依賴金融、貿易和旅遊等支柱產業,創新及科技等新興產業則發展緩慢,正如社科院報告所言,「守成有餘但創新不足」。更令我和業界朋友慨嘆的是,現屆政府從善如流,順應社會各界的要求設立創新及科技局,但部分泛民議員為了打擊政府管治威信,連新局都想拖垮。試問長此內耗下去,香港如何與其他城市競爭?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是,現時在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上獨佔鰲頭的深圳「大疆」公司,創辦人汪滔本來是一名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內地生,最後卻選擇在深圳而非香港創業,現時僅深圳總部就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
不過,我相信,只要香港能夠對症下藥,仍可重拾競爭力。社會必須減少內耗,政府必須制訂長遠而全面的產業政策,促進官產學研合作,應著重以創新及科技推動產業向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並應把握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機遇,使香港重新煥發創新和創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