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六大商會召開聯合記者會,表態反「拉布」。反對派議員發起的「拉布戰」已嚴重影響新工程項目的審批。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項目的統計,2013至14年度原預計新工程項目撥款總額為431億元,但實際獲批總額只有36億元,相對於2011至12年度及2012至13年度的新工程批准總額1,607億元和909億元,大幅銳減,甚至比沙士期間所批出的新工程撥款220億元還要少。本年度工務小組和財務委員會的撥款申請,積壓情況非常嚴重。政府原已預告向工務小組提交金額達675億元的72項工務工程撥款申請,能否全部在今年7月財委會休會前完成審批,實在不容樂觀。
拉布強辭奪理顛倒是非
近日,有反對派議員就「2016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提出修正案,其措辭既指責政府「堅持繼續展開各項大型基建項目及擴展新市鎮,而不少基建項目為『大白象工程』,罔顧民生,耗費公帑」,又認為「政府『打尖』,強行將此等基建項目排在民生項目之前,試圖脅迫議員通過相關撥款申請」,要深表遺憾云云。我認為,此番措辭很能概括反映反對派議員發動「拉布戰」的所謂「理據」,其強辭奪理、顛倒是非的實質,不但令人嘆為觀止,相信亦會令工程業界深表憤怒和遺憾!
首先,如果特區政府不是堅持繼續展開各項大型基建項目及擴展新市鎮,市民的經濟民生訴求(例如住屋需要)如何得以滿足?香港的發展前景何在?其次,基建項目有哪一項不屬於民生項目?基建工程涉及交通運輸、口岸建設、醫院、公共建築物等服務市民的設施。在項目動工期間,可直接增加就業機會;在項目完工之後,又可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而不同性質的大、中、小和長、中、短期的工程項目有不同方面的社會影響,但可能同樣迫切,政府根據議事規則作出議程安排,不存在所謂「打尖」的問題,政府亦不可能脅迫議員通過相關撥款申請,但議員拉布拖延撥款卻肯定會損害民生。
此外,我多次嚴正指出,反對派議員反覆把能夠進一步確立香港在區域中策略性地位的基建項目批評為「大白象工程」,實在無法以理服人。例如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項目,既有助於促進香港參與區域發展,對於在相關區域經營的本港大、中、小企業又帶來很多便利和商機,包括工程、建造、金融、貿易、物流、旅遊、零售、工商專業及支援服務等在內的行業,均可獲益。
停止「拉布」 促進經濟民生發展
目前本港正在進行多項大型基建和屋宇建造工程,造成建造業工人需求增加,表面上人手顯得相當緊絀。但隨着「拉布戰」持續,未來工程量大減,則會出現另一極端,工程量不足,導致業界「一時飽死、一時餓死」。由業界商會和工會等18個團體組成的「建造業大聯盟」,在去年3月8日發動5,000人參加「反拉布」遊行,就我現場所見,參加者既有地盤工友,也有不少中產專業人士,包括工程師、測量師、工程監督人員等,他們擔心「拉布戰」的持續將導致工務工程「斷層」,近40萬從業員及相關的上百萬家庭人口的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修讀有關課程的學生對入行也會裹足不前。即使日後各項工程再度「上馬」,業界亦會因人手不足而出現真空期。
我希望反對派議員能夠認真聆聽工程業界的訴求,高抬貴手,停止「拉布」,以理性務實的取態完成本立法年度餘下工務工程的撥款申請,以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