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行政與立法須良性互動 推動經濟民生發展(刊載於2016年6月15日《文匯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不久前來港視察期間,多番呼籲港人和衷共濟,堅持發展經濟,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日前,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表示,香港回歸以來,歷任行政長官都難以實施回歸前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導,歷屆特區政府都出現「期望有所為而不能為」的處境。他認為,特區政府要有適度有為的管治方向,聆聽各業界意見;構建與建制派的緊密合作夥伴關係;建制派不能只考慮自己選民的利益,要更多考慮香港整體利益;反對派也必須走出一條建設性的路,通過理性、妥協,解決分歧。我相信,這是全港大多數市民的期望,也是香港的整體利益所在。社會各方應致力促進行政與立法機關良性互動,多做實事,推動經濟民生發展。

        表面上,反對派議員也擺出很關注社會民生的姿態,要求政府各部門提升服務水平。很可惜,他們往往流於講一套,做一套。就以《2016年撥款條例草案》的審議為例,部分反對派議員今年提出2,168項修訂,儘管立法會主席只批准處理407項,仍虛耗了不少資源處理。若細察其修訂案的內容,更往往有違常理。

「講一套,做一套」阻礙持續建設

        究竟,反對派議員有否認真思考其修正案牽涉的範圍有幾廣、造成的影響有幾大?例如,住屋問題是最矚目的社會民生問題,不少市民包括年輕一代都渴望有自己的居所,特區政府亦致力覓地建屋。在本財政年度,規劃及地政範疇的經常開支逾48 億元,較上年度增加了1 億多元,用於加強開發土地、推展新發展區和擴展新市鎮等。香港過去由於欠缺全面長遠的規劃,工程業界深受其害,「一時做死、一時餓死」。本人在2013年10月曾動議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制訂長遠基建規劃,議案獲得大多數議員認同並通過。因此,我樂於見到,規劃署正在着手「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更新研究。部分反對派議員卻提出要削減相關部門的一般開支以及員工個人薪酬的開支,難道他們認為各項短、中、長發展規劃可以置之不理?市民的住屋需求又如何得以滿足呢?

        在陸路交通基建方面,路政署除了監督高鐵香港段、南港島線(東段)、觀塘線延線及沙田至中環線的進度之外,將繼續推展《鐵路發展策略 2014》所建議的鐵路計劃。運房局局長亦表示,將率先推展北環線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線和東九龍線的詳細規劃工作。我認為落實相關的規劃及前期工作已是刻不容緩,否則,隨着現時全速興建的幾條鐵路在未來數年相繼落成,新項目如不能接上,本港鐵路基建將難以有序而持續地發展。反對派議員卻提出要削減路政署的一般部門開支以及員工個人薪酬開支,難道他們認為不用監管興建中的交通基建項目進度?而香港也沒有需要進行新的鐵路規劃嗎?

矮化功能組別議員 不尊重專業人士

        本人和工程業界很多朋友非常關注這些議題及其產生的影響,但反對派議員往往喜歡誤導公眾,並肆意矮化功能組別議員,認為是「小圈子選舉」產生,只會照顧工商界利益等等。這對於相關議員及其所代表的選民顯然都是不公平的。以我所服務的工程界為例,任何人士只要是根據《工程師註冊條例》註冊的專業工程師,或有權在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大會上表決的該會會員,就可以申請登記為這個功能界別的選民。這些個人選民必須擁有法定註冊的專業資格,除了受聘於本港各大、中、小企業的工程師之外,還包括特區政府各部門內成為專業職系公務員的工程專業人士,其服務對象是全港市民,在社會上的作用、貢獻與地位無可置疑。

        然而,這些擔任專業職系公務員的工程專業人士近年面對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尤其要迅速回應議會內外各種各樣的訴求。我在上任後一個月,就在立法會會議上要求政府增設相關職位。在2012-16年間,財委會批准增設了31個首長級工程師職位,相關工程專業職系編制也增加了537人,本財政年度亦將增聘156人。我認為當局應訂立定期的檢討機制,並建立合理的晉升階梯,以培養和留住工程專業人才,維持公務員團隊的專業水平和整體士氣,務求有政策、有規劃、有人才、有資源,落實施政。但幾位反對派議員的上述修正案卻反其道而行,實質上等於取消相關政府部門的運作,斷絕公務員的生計,更嚴重影響社會民生,幸好不獲通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務之急,立法會各黨派議員應務實合作,讓立法會運作重納正軌,爭取在本屆餘下會期內完成審議各項積壓的議案和撥款申請。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