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吳永嘉議員動議的原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構建全方位「再工業化」政策體系,我相信大多數議員同事都是贊同的,而本人和不同黨派議員分別提出修正案,主要是就具體的政策措施予以補充。
講到工業,大家可能立刻聯想到傳統的勞力密集式製造業。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香港利用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將本地不少製造工序遷移到珠三角一帶,令該地區成為「世界工廠」,而本港經濟逐漸轉向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由於主要活動北移,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比率下降至2015年的1.1%。香港仍然有不少產品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但由於生產活動北移,以致不能反映在香港的統計數字中,甚至令人誤以為工業對香港發展不重要,這是十分可惜的。
時移世易,社會有不少意見認為本港經濟結構過於單一,而再工業化有可能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香港工業總會作為本港工業界的主要商會之一,亦一直大力推動香港再工業化,在幾年前已經就「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提出香港必須因應形勢變化,推出「再工業化」的政策及措施,利用機械人及物聯網技術,栽培創新科技專業人才,加大企業升級轉型的財務支援,重塑香港工業形象,培養學生對科學科目的興趣,推動發展設計產業,制定適合現代工業需求的工業用地政策,以及科研開支稅務優惠等,與本人的看法不謀而合。特首及官員對部分建議作出了回應,但對業界而言,仍然不足,步伐亦須加快,工總期望本屆政府可以在支持「再工業化」上加大力度。
所謂「工業4.0」,當初由德國提出,希望藉此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簡單來說,是指工業過程的智能化,綜合運用雲端平台、物聯網和大數據,將智能電子系統與生產程序和物流鏈相結合,實現智能生產和按需製造。另一方面,國務院在2015年3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國製造2025》文件,提出要以創新驅動,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智慧製造和綠色製造。
主席,我們應及時把握機遇,利用自身優勢,進行「再工業化」。特區政府在2017年4月宣佈成立「創新、科技發展與再工業化委員會」,旨在以較高層次統籌,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及再工業化事宜。
本人樂於見到,現屆特區政府從善如流,採納了不少經民聯多年來就支援工商專業界提出的相關訴求及建議。財政司陳茂波司長在剛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宣佈預留額外5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有關措施包括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支持科學園興建科研基建設施,支持建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亦會為合資格企業的首200萬港元研發開支提供3倍扣稅,餘額亦可獲兩倍扣稅,以及放寬科技券計劃申請資格等。同時,本會今日已完成審議並通過政府當局提交的《2017年稅務(修訂)(第7號)條例草案》,正式引入利得稅兩級制,法團首200萬港元的利得稅率將降至8.25%,其後的利潤則繼續按16.5%徵稅;非法團業務,兩級的利得稅稅率將相應訂為7.5%及15%,以減少中小微企的稅務負擔。本人希望當局盡快予以落實,避免議而不決。對於推動再工業化,上述措施肯定有不少幫助,但並不足夠。
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制訂獨立、長遠和清晰的宏觀工業政策,並定期作檢討,從而為製造業和相關產業提供完善的綜合配套措施,包括提供稅務、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支援,以便進一步鞏固香港經濟根基及推動產業多元化。以下圍繞本人動議修正案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首先,香港應配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探討和擬定科技和創新的方向,以擴大香港工業的發展空間。規劃署正在進行《香港2030+:跨越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研究,當中提出的三大元素之一,是「迎接新的經濟挑戰與機遇」,指出香港有需要促使經濟基礎多元化,推動具優勢的產業和新興產業,創造技能層面廣泛的優質職位。我認為,香港應採用更廣濶的區域視野,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二十年及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的重要時刻,出席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顯示中央積極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根據協議,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目標之一,是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而合作的重點領域則包括構建協同發展、綠色低碳的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我認為,通過優勢互補,香港可以聚焦於發展一些自身具明顯競爭優勢的領域,同時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參與推動《中國製造2025》所訂立的目標。
其次,當局必須積極增加工商業用地供應。缺乏可供發展的土地,是香港經濟發展受制肘的一個主要原因。根據規劃署的工業用地檢討,與2013 /14 基準年的1,49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相比,預計2018年需要1,606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增加約7.4%,至2041年需增加至1,98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增幅更達33%,因此,長遠土地用途規劃至為重要。去年9月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檢視不同土地供應的選項,以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為政府謀劃整全及長遠土地策略。我認為,社會各界應趁機探討可否把部分生態價值低的綠化帶及郊野公園邊陲地區改劃作發展用途,並考慮增加在維港以外填海。中短期而言,當局應放寬土地地積比率和調整合規要求,以推動「再工業化」及舊工業區的活化更新。
同時,政府應致力推動「官產學研」合作,投放資源。同樣不可或缺的是,「再工業化」需要訓練有素的勞動人口。當局應根據人力資源的中長期需求,投放資源培育工業人才,優化職業專才教育,並鼓勵學生進修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 相關科目。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希望議員同事支持我的修訂。
【就經修改修正案發言】
主席,我現在動議按照我經修改的修正案,進一步修正經何啟明議員、蔣麗芸議員及胡志偉議員修正的議案。我沒有保留我原修正案前言的修正,但就保留了我原修正案中最核心的建議。我剛才在主體發言中已解釋了這些建議背後的理據,亦相信這些建議有助於對今天這個課題作進一步的思考。
我提出這項經修改的修正案,懇請各位議員同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