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應對疫情的措施 Measures to cope with epidemic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盧偉國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疫情肆虐香港已近一年仍未受控,各行業飽受衝擊,失業率飊升。不少市民指出,此情況源於政府抗疫不力,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進退失據。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借鑑內地成功抗疫的經驗,以戰爭狀態思維推行抗疫工作,調動和指揮全社會力量抗疫,務求早日把感染個案「清零」;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政府會否為盡早切斷病毒傳播鏈,重新考慮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並在有需要時再次請求中央派遣檢測支援隊伍來港提供協助;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全民注射疫苗計劃的規模龐大,涉及運送及貯存疫苗、設置注射中心、進行宣傳、闢謠、提供注射預約服務、保存注射紀錄,以至處理注射後不良反應等多方面的工作,注射計劃的籌備進展和具體工作安排為何?

答覆:

主席:

   就盧偉國議員提問的各部分,我的回應如下:

(一)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席捲全球,香港亦廣受影響。特區政府一直嚴陣以待,通過多管齊下的方法遏止疫情,以達致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全力以赴、力爭『清零』」的目標。

  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疫情,特區政府一直有參考本港、內地和世界各地專家的意見,以科學和理論為本,制訂適合香港的抗疫策略。就參考內地抗疫的經驗而言,除了特區政府衞生署和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的恆常交流外,政務司司長更於去年十二月率領特區官員及專家顧問,與內地官員及專家進行交流,希望借鑑國家成功抗疫的策略和經驗,盡快控制本港的第四波疫情。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兩地專家交流,以進一步加強香港的防疫抗疫工作。

(二)就有意見指應考慮推行全民強制檢測,我們重申病毒檢測的策略,是繼續透過並擴大「須檢必檢」、「應檢盡檢」及「願檢盡檢」三方面的檢測措施,達致「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的目標。自第四波疫情於二○二○年十一月中開始至今年一月六日,政府已進行超過190萬個檢測,當中有3 477個初步陽性樣本(陽性比率0.18%),成功截斷病毒在社區的隱形傳播鏈。

  「須檢必檢」方面,政府於去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實施《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貫徹落實「須檢必檢」。截至一月十一日,政府已要求曾到過121個指明地方的人士、有病徵人士、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護養院以及附設的日間服務單位的員工,及的士司機進行強制病毒檢測。

  政府亦積極擴大「須檢必檢」的覆蓋面,特別是住宅大廈,希望達到「小區清零」。政府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開始向過去14日內有兩個或以上單位出現無關連確診個案的大廈,按第599J章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規定過去14日曾身處相關大廈兩小時或以上的人士,必須接受強制檢測。在修訂此準則後,截至一月十一日,已有59座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為配合上述做法,政府除了透過19個社區檢測中心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外,更安排檢測服務提供者於相關大廈附近設立約50個流動採樣站,便利市民接受病毒檢測。就42處受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及三十一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涵蓋的指明地方,截至一月四日,共有約55 000名人士已透過相關採樣站或社區檢測中心進行檢測。政府亦積極籌備加強執法,例如進行突擊執法行動,以展示執行強制檢測法例的決心。

  「應檢盡檢」方面,政府亦根據風險評估為特定群組安排檢測,現時持續進行的特定檢測群組包括學校教師、餐廳及酒吧員工、葵青貨櫃碼頭指定前線員工,新增的特定群組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及建築業工地人員等。

  「願檢盡檢」方面,政府繼續透過不同渠道為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或輕微不適的市民提供便捷的檢測服務,包括透過全港188個派發點(包括醫院管理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121間郵政局及20個港鐵站設置的自動派發機)以及83個收集點為市民進行免費檢測。以上三個渠道每天可派發超過40 000個樣本收集包。全港19間社區檢測中心的總檢測容量亦超過每天20 000次。

(三)就疫苗方面,我們透過預先採購協議購入三款來自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分別來自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BioNTech與復星醫藥,以及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上述三款疫苗各採購750萬劑,在每人需接種兩劑的情況下,採購量足夠覆蓋全港人口1.5倍。考慮到每款疫苗在運送和儲存方面各有不同要求,衞生署已物識符合相關認證的供應商,以確保疫苗付運到港後得到適當處理。

  我們估計可以在二月開始透過由政府主導的疫苗接種計劃,讓市民免費接種疫苗,目標是在今年內為大部分市民提供疫苗。經參考專家意見後,我們會為優先群組接種,包括有較高風險接觸2019冠狀病毒的組別、感染後死亡率較高的組別,及感染後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易受感染和體弱者的組別(如醫護人員、長者及護理院舍員工)。此外,我們正檢視其他可能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須盡早接種疫苗的特定組別,包括對香港基建及運作尤其重要的人士。

  由於BioNTech與復星醫藥合作研發的疫苗有較高的運輸及儲存要求(貨存溫度需達攝氏零下70度,在二至八度環境下只可存放五日),亦需要解凍程序,為了確保疫苗質素及接種程序符合要求,我們會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其他兩款疫苗則預計會如一般季節性流感針的安排,透過私家醫院和診所提供接種。市民接種疫苗後會獲得針卡作紀錄,有關紀錄亦可上載至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政府推出的電子檢測記錄系統(2019冠狀病毒病電子檢測記錄系統),亦會加入「電子針卡」功能,方便市民下載。

  衞生署一向設有藥物警戒系統,處理疫苗接種後出現的不良情況報告。衞生署會參考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引,對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不良情況加強監察,亦會留意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藥物監管部門及參考世衞對疫苗安全及成效的評估。所以,政府正籌備設立保障基金,市民若因接種疫苗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基金會承擔經法庭或仲裁決定的賠償金額,並可以預支部分金額以盡早為有關市民提供經濟上的支援。

  宣傳和教育的工作方面,我們亦透過不同渠道,包括印刷媒體、電子傳媒、社交媒體等,把疫苗的正確資訊以及接種計劃的詳情發放給市民,讓市民在接種疫苗前充分掌握相關資料,了解各種疫苗的原理、成分、效用、副作用等。事實上,政府的「同心抗疫」專題網站中有專頁向公眾發放疫苗資訊,包括最新消息、常見問題、亦有信息圖表及短片,讓市民可以掌握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信息。我們亦會加強監察坊間對疫苗的不實資訊,有需要時會立刻澄清和闢謠,以正視聽。稍後我們更會就接種計劃設立專題網站,使市民可以一站式獲取疫苗的正確和最新資料和信息。

  多謝主席。

補充質詢

盧偉國議員:主席,2019冠狀病毒的疫苗若要達致全面防疫效果,必須有大部分市民接種。但是,香港中文大學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37%的受訪者表示會接種疫苗,遠比理想為低。其中部分市民不願意接種的原因相信是對疫苗不了解,包括疫苗的原理、生產方法、效能、副作用等。就以上各方面而言,特區政府計劃採購的數款疫苗的確並不相同。最新消息指出,科興疫苗在巴西試驗的整體有效率是50.38%,雖然達到世衞的審批標準,即50%,但比早前巴西聖保羅州政府所指的78%為低,實際上,這些資料亦真的並不全面。所以,我想問局長,對於計劃採購的數款疫苗,它們的科學評估進展究竟如何?何時可以公布?又會否考慮採購內地較多採用的國藥疫苗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主席,就疫苗的採購,我們已進行緊急法例修訂,讓我們的獨立顧問專家委員會可以在審視有關數據之後,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採購疫苗作出建議。這方面的法律框架及程序已經設立。至於我們能否適時從藥廠取得有關資訊,我們已不斷催促藥廠。關於盧議員剛才提及科興疫苗的一些數據,我們現時得到的主要是媒體及其他國家發表的一些資料。我們一直與科興密切聯絡,要求他們盡快向我們提供數據,供顧問專家委員會審視。至於其他兩款疫苗若取得世衞或其他地方的註冊或緊急使用許可,我們會盡快作出審視,並考慮批准購買。因此,我們從藥廠取得更多資訊後,會第一時間讓專家審視,然後在不同平台讓市民知悉。就此,我們的原則是盡量公開透明。

主席:盧偉國議員,你的補充質詢哪部分未獲答覆?

盧偉國議員:我問國藥疫苗是否也在採購的考慮之列?

主席:局長,你有否補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主席,國藥及科興疫苗均是滅活疫苗。衞生署同事較早前曾與兩間藥廠聯繫。

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款疫苗,不過就盧議員剛才所問的,因為科興較先向我們回應及提供資料,而當時我們亦要盡快購買疫苗,所以在那樣的情況之下與科興達成協議。對於其他疫苗,我們會一直觀察整體疫苗的供應後再作審視。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counmtg/floor/cm20210113-confirm-ec.pdf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