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行政長官答問大會 CE Q&A(新鐵路項目的有序落實)

盧偉國議員:主席,衣食住行是民生大事,是一個城市是否宜居的要素。不過今日的香港,「衣服」的「衣」字就要改為「醫療」的「醫」字。主席,我想問行政長官有關「行」的問題,因為要建設香港成為宜居的城市,一定要重視交通運輸的基建,但目前一些新發展區往往被落後的交通配套困擾,本人亦曾經多番促請政府進行全面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我很樂於見到行政長官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積極回應推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不過我必須要指出,當局在落實鐵路發展方面的進展太慢,因為《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發展七條新鐵路路線,當時預計在二○三一年前可以相繼落成,但是按當時規劃最早落成的屯門南延線本來是明年通車,但現時的落後(程度)大家都知道。我多年來都向政府「追數」,不過過了六年,政府才在去年對東涌線延線和屯門南延線「開綠燈」。原建議北環線和古洞站的落實時間是二○一八至二○二三年,以便為二○二三年起遷入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新增人口提供服務,但當局最新預計,北環線第一期、即古洞站到二○二七年才落成,至於第二期竟然到二○三四年才完工,比《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規劃足足延遲了11年,交通配套落後的矛盾是非常突出,亦令人慨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我想請問行政長官,當局會否盡快檢視如何加快七個新鐵路項目的有序落實,盡量追回浪費了的寶貴時間?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主席。我和盧議員的看法相近,香港的城市設計應該是運輸基建先行,尤其現在要開拓新土地作房屋發展,就更加需要先有運輸基建。在不知不覺中,本屆政府已經調校了我們如何看待投資這些運輸基建的項目,不再是視乎有多少人入伙、出行率是如何,或者是道路會擠塞到甚麼程度,我們才加建運輸基建,所以在策略上和盧議員或其他議員多年要求的運輸基建先行是一致的。現在是處於一個如何可以加快的階段,我在此亦有感而發——有時會因快得慢。近年我們的鐵路項目出了問題,現在有人回頭看說是當年立項太多,一次過要港鐵處理五個鐵路項目,其實是令其疲於奔命,亦可能令到一些管理、工程各方面出現問題。本屆政府於首三年多就是在不斷「撲火」——在這些鐵路事項上不斷「撲火」——如成立調查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等。今次再立項是審慎的,所以在《施政報告》中有四個項目;我不能夠在此承諾七個項目會一同推進,已有先後次序,就是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北環線,以及「躍動港島南」中南港島線(西段)。

我完全同意要千方百計地加快北環線的進度,因為北環線是非常具策略性;現在回頭看可能是慢了,以及有些方面看得不夠準繩——它既可連通東鐵和西鐵,亦可開拓大片土地。我會親自督導這項工作,希望能加快進度。第一期的古洞站,希望爭取到配合古洞新發展區的人口在入住時可以享用鐵路交通;但下一階段連接到西鐵的一段要加快,我已親自和港鐵主席和行政總裁會面,希望他們能在這方面加快,我會繼續督促這項工作。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盧偉國議員。

盧偉國議員:主席,我很感謝行政長官正面的回應。的確,政府以往在交通規劃往往是需求帶動,以滿足交通的需求為主導。我聽了行政長官的回應,想進一步問行政長官,日後會否採用供應帶動的規劃考慮,主動以各種基建推進地區的發展?例如社會上討論了很久的荃灣—屯門鐵路,這對於發展新界西和在站頭上提供更多發展空間是很有利的。希望政策上會有所調整,以供應帶動達致「路到人到,路到財到」。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簡單而言這是我們的策略,特別是在人工島填海方面,即整個「明日大嶼」的工作,大家可見很多都是運輸的基建。事實上,純粹填海的費用不是多得太厲害,但一系列的道路、鐵路的運輸基建以達致剛才盧議員說的效益,是這個項目中的主要成分。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採取此策略來跟進,多謝盧議員。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2/04/P2021020400506.htm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