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主席:
首先感謝姚思榮議員動議原議案及易志明議員動議修訂案。
代主席,本港自2019年年中開始,先後受黑暴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上海外市場不景氣,可謂內憂外患,經濟持續下滑。特區政府通過防疫抗疫基金,包括推出撐企業、保就業的措施,合共投入了接近三千億元,確實令民困有所紓解,整體失業率從最高峰有所下跌。不過,由於疫情仍未受控,通關無期,本地經濟復蘇步伐相當緩慢,不少「特困行業」舉步維艱。建造業雖然整體仍有工開,但3月至5月的最新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仍分別有10.3%和6.3%。主要由於私人工程,包括裝修維修工程,在疫情中縮減,希望工務工程可以順利推出,以作彌補。
經民聯認同政府應增撥資源,繼續支援受疫情影響的特困行業,包括姚思榮議員提到的旅遊及相關行業,和易志明議員提到的展覽業、跨境客運業、飲食業以及現場音樂表演等行業,在有需要時甚至應考慮推出新一輪的撐企業、保就業措施,務求幫助特困行業的持份者及從業員能夠解燃眉之急,渡過難關。此外,我一直敦促政府延續去年推出的支援畢業生和年輕人就業培訓措施,以免「畢業即失業」。發展局在6月11日公布,政府推出名為「支援工程、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2.0」的資助計劃,鼓勵私人機構聘請畢業生及助理專業人員,提供1,700個資助名額,值得肯定。而恆常的工程師畢業生培訓A計劃資助,今年亦由270名增至500名。環境局亦已宣佈繼續「緣色就業」計劃。業界與政府都支持薪火相傳,在逆境中培養接班人,讓年青人走上專業發展道路。
代主席,本人多番促請政府加大投資工務工程,以基建帶動經濟復甦。在立法會回復正常議事狀態之下,相關撥款審議也較為順利,本立法年度至今,工務小組審議了49個議程項目,共涉及約2,232億元,財委會通過了約1,327億元的工務工程撥款,另外批准了約9千萬元的兩項交通研究,及通過了8億5千萬元去年工務小組提交而財委會未及審議的兩個項目,包括中部水域填海研究。財委會並通過了撥款約181億元發展港深創科園,及約46億元資助香港郵政空郵中心的重建計劃。這些撥款不但可望為工務工程的有序推出創造良好條件,也會令工程業界和社會共同受惠。
代主席,近日香港疫情有所紓緩,連日沒有出現本地個案,有望與內地和澳門商討恢復通關,本來令人鼓舞。不過,剛剛發生了一宗本地的確診個案,可能與變種病毒相關,令人擔心。當前抗疫的關鍵,是推動和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希望早日建立群體免疫保護屏障,社會重回正軌,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恢復香港與國際的經貿人流往來,為本地疲弱經濟注入活水,使不同的「特困行業」擺脫困境。
代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