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首先感謝謝偉銓議員動議原議案,以及柯創盛議員和郭偉强議員分別動議修正議案,討論市民最為關心的房屋問題。
主席,本港市民的居住空間非常狹窄,不但越住越貴,而且越住越細。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8 年,創22年新高,市民怨聲載道。經民聯歷來非常重視這個議題,敦促政府全面改革本港房屋政策,包括制訂人均居住面積指標、優化置業階梯,以及積極應對人口及樓宇老化問題等,切實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及提升生活質素。經民聯在6月7日發佈了《香港十年安居計劃》建議書,認為特區政府必須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臨急造地、窮於應付」的被動局面,主動作出全面規劃,多管齊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經民聯的十年安居計劃,建議設立願景指標,將人均居住面積由約161平方呎增至200平方呎,開發2,400公頃土地,增加6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務求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安居難的深層次矛盾。
主席,政府應創新思維,多管齊下增加房屋供應。經民聯建議政府長遠把佔郊野公園總面積3%、約1,329公頃的邊陲地帶改劃成住宅用地,同時應大幅開發新界土地,加快開發邊境禁區用地和逐步開放沙頭角墟禁區。為了釋放現有土地潛力,政府也應加快重建老舊公共屋邨,同時調高市區及新界土地的最高發展密度。經民聯亦敦促當局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加快收回新界的棕地、祖堂地及閒置農地等。此外,當局應檢討和重整房屋階梯,顧及中產人士及年青家庭的龐大置業訴求,一方面檢討以往曾經推出而具有成效的協助市民置業方案,重新推出優化版的「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和「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等;另一方面可與發展商合作,興建較小型和廉宜的住宅單位,為合資格青年家庭提供可租可買的合適住宅,幫助年青人踏出置業安居的第一步。
主席,探討增加本地房屋供應,應避免「病急亂投醫」。柯創盛議員在修正議案中建議調整現行的物業印花稅,以堵塞潛在的 「假首置」避稅漏洞。經民聯曾多番促請當局取消印花稅「辣招」,但無奈在現行政策仍繼續執行的前提下,則不反對稍加變通以堵塞避稅漏洞,並減輕真正首次置業者的負擔。至於郭偉强議員的修正議案建議在賣地條款中訂定單位的最小面積及興建數量以規管「納米單位」,儘管大家都知悉香港存在「住得貴」和「住得細」的問題,但通過賣地條款去作出規限並不可取,也漠視了市場上對小型單位都存在一定的實際需求。總括而言,經民聯認為,人為地去抑壓市場的需求或供應,扭曲市場運作,對於解決市民的住屋訴求沒有太大的幫助,設法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才是治本之道。
至於剛才陳帆局長解釋為何不積極重建舊屋邨,他說的理由我本人是不同意的,因為經民聯的提議是建設新的公共樓宇與重建舊屋邨是兩個不同的方向,是可以並存的。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