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制訂未來十年體育政策及發展藍圖”議案發言稿

主席:

       首先感謝鄭泳舜議員動議原議案,以及馬逢國議員動議修正議案。

       主席,中國香港代表團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取得1金2銀3銅的歷史性佳績,令廣大市民感到鼓舞和自豪,這番成績除了體育界本身的努力,也與特區政府近年增撥資源推動體育發展分不開。例如,「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體育部分)用以資助合資格運動員備戰和參與大型國際運動會、全國運動會及其他世界及亞洲賽事,政府於2019年1月獲本會財委會批准注資10億元,據當局今天回覆本人的一項書面質詢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體育部分)的結餘為25億8千萬元,預計足以應付未來10年的撥款申請。不過,高結餘額是否反映投放得太慢呢?我相信,中國香港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收穫佳績,市民很自然期望,有關方面再接再厲,配合國際體育事業的發展趨勢,制訂長遠的體育政策及發展藍圖,投入更多資源,推動本港體育事業朝著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和產業化發展。

       主席,經民聯在昨日與行政長官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一系列重要建議,當中也包括促請當局全方位加強香港體育事業發展,主要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在推動體育運動普及化方面,政府應增撥資源,進一步完善本港的體育場地和設施,為運動員和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訓練、比賽和消閒場地,並在社區推廣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加強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人對體育運動的參與和熱忱,從而發掘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運動員。

       在促進體育精英化方面,有關方面應積極配合大灣區內地城市爭取聯合申辦全國運動會、亞洲青年運動會等大型體育盛事,並增撥資源,鼓勵運動員參與不同級別的國內和國際賽事,藉此提高運動員水平。同時,應為青年運動員提供專業化支援,推動體育管理、體育科學,以及體育醫學和護理等範疇的專業化,以「體育專業」吸引青年參與本港體育事業發展。此外,為了讓運動員無後顧之憂,全心全力投入體育事業,需為現役和退役運動員設立完善的升學進修和退役後轉型就業的制度。

      要發展本港體育事業,當然不能單靠政府投放資源,而應積極通過一些政策誘因,推動體育產業化,包括以稅務寬免等財政措施,鼓勵商界投放資源,參與完善本港的體育設施和基建,以及增加對運動員的培訓和資助的金額,設立更多獎金和獎勵計劃以鼓勵取得佳績的運動員,以及為本地運動員提供商業代言機會等。

      主席,要長期推動和落實上述三方面的政策措施,當局除了持續投放資源,也要配備適當的架構和人手,馬逢國議員的修正議案建議研究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更有效地統籌體育政策,我認為亦值得社會各界認真思考。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