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近日討論一項議員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善用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優勢,制定未來5年文化藝術政策措施及發展藍圖,以進一步提升香港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及提升香港的文化魅力。對此,我和經民聯同事都是支持的。
香港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確實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近年對文化藝術也日漸重視,並醞釀在下屆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此外,世界級的西九文化區設施將陸續落成,當中包括去年啟用的亞洲首家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以及今年年中將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邀專家翹楚 助制定發展藍圖
香港要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我認為主要靠「3大法寶」。首先,必須健全架構,增撥資源,除了特區政府擬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也應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委員會」,邀請資深專家和業內翹楚參加,集思廣益,協助制定長遠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措施及發展藍圖。
當局也應撥款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確保有穩定資源促進本港文化創意生態的培育,提升文化藝術設施的軟硬件配套,加強文化創意的教育及人才培訓,推動業界可持續發展。
此外,當局應配合當代創新科技和「互聯網+」的數碼化趨勢,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升級,預計2023年啟用的東九龍文化中心,將成為藝術和科技結合的試點。
探索「互聯網+」 促產業升級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種雲演出、雲展覽方興未艾,眾多機構紛紛開始探索「互聯網+」的全新觀演模式,預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與文化創意產業界積極協作,推動跨行業和跨區域的合作,一方面應推動文化與旅遊結合,完善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遊配套設施,另一方面應加強與內地和海外的合作及交流,特別是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本港電影、電視、音樂、時裝設計等文化成果的推廣和營銷,協助香港的文化品牌走進內地及國際市場;同時,爭取合辦更多文化藝術盛事,例如亞洲演藝博覽會等,讓香港持續成為國際文化活力之都及交流中心。
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已於日前圓滿結束,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高票當選,其競選政綱強調發揮香港自由開放、聯通世界的優勢,以鞏固國際一流大都會的地位,而他對於文化政策也有不少着墨,表示會從政府架構、資源調撥以及協調文化、旅遊和體育發展等層面,致力塑造文化之都,推動創意經濟。
我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將會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國際盛事之都,為新一代發揮創意和潛能,提供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