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由治及興 香港明天會更好(刊載於2022年6月27日《香港經濟導報》第3520期)

       在喜迎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回顧過去,欣見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先後實施,“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全面貫徹,實現了由亂及治的轉變,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展望未來,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香港經濟可謂韌性十足,發展機遇處處,令人深信由治及興在望,香港明天必定會更好!

配合國家所需 發揮自身所長

       本人一直相信,香港未來的重要出路,是配合國家所需,發揮自身所長。在2018年4月底,我聯同謝偉銓議員致函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議進一步放寛港資建築及工程企業參與內地工程建設的限制,獲住建部積極正面的回覆,同意逐步放寬,並利用《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即CEPA機制實現。2019年11月,相關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完成修訂並簽署,由2020年6月1日起實施,讓香港企業與專業界別,以更優惠的待遇開拓內地市場。隨後香港發展局公布,包括建築顧問公司及工程顧問公司名冊,以及香港相關專業註冊管理局註冊的專業人士,通過備案方式就可以在大灣區內直接提供服務。另外,橫琴和前海也先後接納香港的工程承建商及專業建築工程人士在當地開拓業務,香港業界非常重視和歡迎。

       國家在2021年3月公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當中第三十一章專門提到“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加快城際鐵路建設,統籌港口和機場功能布局,優化航運和航空資源配置。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這些舉措將會為粵港澳工程等專業界的協作發展確立了方向和目標。

       國務院在2021年9月6日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宣布“擴區”加“擴容”,前海一下子擴大至原來的8倍。這並非只限於面積的擴大,而是要實現香港與深圳的“強強聯手”,又確立了兩大定位,即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並以“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作為發展導向。

打造“雙城三圈”格局

       對於如何配合《前海方案》,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的反應,值得肯定。《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構建新界北部都會區,要打造“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當中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更是直接與《前海方案》相關,特區政府既提出要提升洪水橋╱廈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的創科設施,又建議興建連接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繪畫了嶄新的發展藍圖。

       深圳市同樣取態積極,前海管理局在5月16日公布了《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專業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於港資機構落戶、跨境執業、行業組織設立代表機構和深港會議活動,若符合規定,將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支持,重點支持的專業服務業包括會計、評估、諮詢、工程服務、文化創意、會展、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服務等八類。

       香港工商專業界亦抱有很大的期待。今年5月18日,本人在香港立法會動議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香港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前海方案》,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該議案獲得一致通過,反映了社會的主流共識。我強調,要全面有效落實《前海方案》,所牽涉的政策範疇非常廣泛,考慮到香港與內地在體制上的差異,兩地商討各種合作的層級亦很高,特區政府應該成立高層次的“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以新思維和新視野,制訂全面融入國家發展策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6月14日,國家公布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要把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強化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協同推進青年創新創業,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加強城市規劃建設領域合作,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等,並強調加強資金、要素等政策支持,積極引進港澳專業人士、國際化人才參與南沙建設和管理,優先導入符合方案產業導向的港澳項目,這些政策措施同樣令人鼓舞。

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聚焦發展

        第六任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先生的競選政綱主題是“同為香港開新篇”,強調“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以北部都會區作紐帶,共建高質灣區,開拓及帶動多元經濟,積極參與及推動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等建設。

       展望未來,我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聚焦發展,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原則,盡快讓香港通關復常,加快疫後經濟復甦,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且增撥資源,聚焦優勢領域,推動工程、創科、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業發展,並妥善落實和規劃交通基建、電子支付、數據網絡等跨境軟、硬件設施的互聯互通,以促進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和服務流,最終形成優質發展引擎,為新一代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新香港,使“一國兩制”實踐取得更大的成功,無負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和期盼!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