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首先感謝陳祖恒議員動議原議案,以及其他3位議員同事動議修正議案,議案的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制訂全盤的工業發展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我和經民聯同事都是支持的。
主席,講到工業,大家可能立即聯想到傳統的勞力密集式製造業。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香港利用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將本地的不少製造工序遷移到珠三角一帶城市,形成兩地「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不過,隨著本港經濟逐漸轉向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比率不斷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香港政府的經濟統計一般將「製造業」局限於在本地營運的生產活動,而整個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如設計研發、檢測、貿易、物流運輸等的產值,則被整合在總體服務業內,以至工業產值對本港的經濟貢獻被嚴重低估。
時移世易,「工業4.0」概念和智能製造的興起,已帶來全球工業技術翻天覆地的變革。工商界也認為本港經濟結構過於單一,而再工業化可望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區政府在2017年4月宣佈成立「創新、科技發展與再工業化委員會」,旨在以較高層次統籌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及再工業化事宜。在2020年7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最新的發展是,因應第六任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先生的要求,行政會議在昨天通過了第六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現時的創新及科技局將正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特區政府指出,再工業化是該局的恆常政策職能和工作重點,將引進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落戶香港,令人對本港的再工業化產生新的希望。
主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制訂長遠和清晰的宏觀工業政策,明確「工業4.0」的中、長遠發展策略。所謂「工業4.0」,主要是指工業過程的智能化,綜合運用雲端平台、物聯網和大數據,將智能電子系統與生產程序和物流鏈相結合,實現智能生產和綠色製造。當局應致力推動「官產學研」合作,並投放資源,為「工業4.0」提供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包括提供稅務、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支援,吸引業界擴大創科投資,完善移動互聯網,擴展區域數據中心,支援初創企業等,既促進傳統工業智能化和升級轉型,又發展以高新科技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
主席,為了有效促進再工業化,香港也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國家的「十四五規劃」強調要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深化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等。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合作目標之一,是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而合作的重點領域則包括構建協同發展、綠色低碳的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我認為,通過優勢互補,香港可以配合國家所需,發揮自身所長,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並參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相關產業目標,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產業國際化」。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