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推動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議案發言稿

代主席:

       首先感謝梁文廣議員動議原議案和楊永杰議員動議修正議案,促請香港特區政府有序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及長遠增加公屋單位供應。

        主席,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宣佈,要將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目標是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現時約六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在四年內降至約四年半。不過,大家也注意到,關於公屋重建,在11月7日本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政策簡報會上,房屋局局長表示,當局會在目前正進行及規劃中的十個重建項目以外,再選出多一個公屋屋邨展開重建研究。我認為,當局在這方面應該更加進取。只多一個,其實是太少了。

       主席,安居難是香港的頭號民生難題,我們既要解決劏房問題,同時,不少老舊公共屋邨已經十分殘破,居住環境惡劣,居民同樣面對另一種安居難的問題。剛才發言的議員同事都舉出了很多例子。經民聯在2019年9月曾提出《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指出政府應拿出決心,調整政策,將重建公屋重新列為房屋工作重點,建議當局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啟動未有重建計劃的17條舊屋邨的重建研究,並盡用6.5倍地積比率重建,做到地盡其用。重建老舊屋邨不但可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而且單位數量將有可觀增長,能夠有效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到了今年9月,經民聯又撰寫了一份《善用土地 加快建屋》研究報告,連同《施政報告》建議書一併提交給特首,提出八大專項建議,促請政府多管齊下全力拓地,同時善用土地資源、優化發展程序、提速建屋,並強調政府應改變過往的保守態度,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作為公屋供應主要來源之一。就已經檢視但未有重建計劃的17條屋邨,以及另外7條最早在1980年前落成的屋邨而言,重建潛力十分巨大。

       不少這些舊屋邨內的校舍空置多年,而邨內某些足球場等康樂設施的使用率亦偏低,建議當局充分利用這些土地,先興建一兩座以遷移部分居民,再拆卸他們的舊居所重建,重建後再安置部分的居民,以「螞蟻搬家」模式推進重建。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既可以分期推進,讓重建有序進行;亦有助落實原區安置居民,爭取到更多人支持重建。這些舊屋邨都在交通方便的地區,重建後增加大量單位,一定大受輪候公屋的市民歡迎。

       代主席,要有效推動老舊公共屋邨重建,當局既要有積極的取態,也要有妥善的規劃,也應支持房委會和房協等機構加強協作,整合資源和置換土地,共同推動重建。此外,應推廣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務求提速建屋,長遠增加公屋單位供應。

       代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通過原議案和修正議案。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