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建設新北大嶼山」議案發言

主席:

      《2013年施政報告》第八十段專門提到發展大嶼山,表示當局正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亦會繼續探討大嶼山及新界西沿交通幹線地帶的發展潛力。很可惜,這些課題在以往談論已久,卻仍停留於理念階段,政府尚未提出具體規劃和措施。

      事實上,關於大嶼山的發展規劃,經歷了幾個「朝代」:在港英政府時期,前港督衛奕信於1989年推行《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包括被稱為「玫瑰園計劃」的機場核心計劃」,興建位於大嶼山赤鱲角的新機場及其配套基建,並發展東涌新市鎮。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後,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於2004年成立了「大嶼山發展專責小組」,由當時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出任主席,並就大嶼山的經濟和基建發展作出高層次的政策督導,並相應制訂了「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經過公眾諮詢,於2007年發表經修訂的概念計劃,建議興建大嶼山物流園,以及在南大嶼山興建度假設施等,但又強調這些建議「大部分屬初步構思」。到了上任特首曾蔭權時期,在2007年施政報告提出「十大基建項目」,當中包括港珠澳大橋、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與大嶼山有關的項目,並在北大嶼山設立第二十四個郊野公園;2009年施政報告又提出在大嶼山小蠔灣興建回收中心,以處理工商業廚餘。

      上述的簡單回顧顯示,大嶼山的發展規劃經過多年的研究和修訂,一改再改,左三年,右三年,但至今仍未能制訂一套全面而令社會各方較為滿意的方案,反映當局對這個問題缺乏完整的理念,也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整體的規劃,種種建議往往曇花一現。在當前土地儲備不足,居住問題成為嚴重社會壓力的情況下,為香港長遠持續發展,為民生改善,我促請政府盡快制訂一個與時並進的大嶼山發展規劃。

      主席,大嶼山面積遼闊,可供開發的土地不少,具有發展大型項目的條件。更加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橋即將在2016年落成,大橋其中兩個落腳點橫琴與前海,已率先進行大規模的基建,大嶼山作為第三個落腳點,發展規劃更顯得迫切。加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於2018年通車,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加建也在規劃中,大嶼山一帶的規劃和配套必須加緊進行,以配合和帶動其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並提供新的建屋土地。

        主席,在規劃大嶼山的發展時,到底應考慮哪些因素呢?我認為:其一,要有清晰的規劃理念和定位,不但要考慮利用大嶼山的有利條件,更要配合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只要符合高增值、多元化的條件,發展旅遊、會議展覽、物流、環保等產業都應考慮,以創造多層次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其二,要善於把握大珠三角融合帶來的新機遇,隨著大嶼山周邊跨境基建項目逐步落成,粵港澳三地一小時生活圈將成為現實,跨境人流和物流活動大為增加,大嶼山的發展潛力未可限量。其三,要完善海、陸兩路的交通網絡配套,將區內各種設施和景點連接起來,發揮協作效應。其四,要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平衡,大嶼山既具有不少天然景觀,又保留不少鄉郊風土人情和社區特色,這些都是很好的賣點,所以,重視當地獨特文化特色和環境保育不但與新的發展規劃沒有衝突,而且應該成為規劃的重要元素。其四,規劃也應包括人力資源需求的配套,要對當地未來的人口分佈、經濟活動分佈、勞動力分佈,以及各個發展項目對建築、工程等不同專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等,都要做好分析和相應的資源配置,以免因人手不足而影響落實的進度。其五,妥善做好環境評估、公眾諮詢等工作,要從高鐵事件、港珠澳大橋事件等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

        現時民間有聲音要求政府成立「大嶼山發展委員會」,以便及早為大嶼山做好長遠規劃,我十分贊成。這個委員會可以由財政司司長出任主席,並確保具有跨界別的代表性,成員除了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環境局和民政事務局等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首長,還應該包括規劃、建築及工程等專業界別代表,旅遊、物流、環保等行業代表,大嶼山及其周邊的地區人士等,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