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設專責架構 對抗人口老化(刊載於2013年7月5日《經濟日報》)

      特首梁振英日前表示,本港勞動人口將在2018年到達樽頸,擔憂制約經濟發展,立法會日前亦曾討論這議題。

人口萎縮老化 撫養負擔重

      平心而論,當局過去也採取了一些行動:政府在2012年公布《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文件,又重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加入教育、醫護、社會服務、人力資源管理等界別的專業人士,研究本港未來30年人口結構的變化及其影響。但現有舉措難免給人力度不足、甚至是「坐而論道」的感覺。

      人口變化趨勢將對本港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這並非杞人憂天。據《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已預測3大趨勢:

      ⑴香港人口增長速度逐漸放緩,預期由715萬增至847萬,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6%。

      此外,本地女性生育率過去20多年持續處於極低水平,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港人將陸續退休,勞動人口將在2018年起萎縮,從355萬下降至2041年的339萬。

      ⑵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數將大幅上升,由98萬增至256萬。

      ⑶本港公共財政的長遠承擔能力亦面臨巨大挑戰。現時有150萬就業人士須繳納薪俸稅,但隨着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齡化及市民平均壽命上升等,老年撫養比率將由5名適齡人士(即15至64歲)相對一名長者,下降至兩人相對一名長者。

改善勞動量質 拓銀髮市場

      特區政府要正視本港人口結構變化,盡早規劃以減低各種負面影響,並及時把握新機遇。因應上述趨勢,我認為當局須對症下藥:

      其一,從「量」與「質」兩方面,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優秀的人力資源一直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本要素,勞動力供應萎縮將制約本港經濟發展。

      要打破困局,從「量」的方面,既可以透過推動家庭友善措施和彈性退休安排,吸引更多婦女和長者加入勞動市場,也可以鼓勵已移居外地的港人及其第二代回流香港,更要因應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檢討並優化各項輸入人才的計劃。

      從「質」的方面,政府應規劃和加強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以盡量減少各階層職位與人力資源之間的錯配情況。

      其二,因應人口老齡化,發展銀髮市場。從積極的角度看,長者可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一方面,當局應該營造適當的環境,讓已退休的長者可以繼續憑藉他們的經驗服務社會,發揮餘熱。另一方面,長者的服務需求將形成潛力巨大的銀髮市場,對健康護理、理財投資和休閒消遣的需求,將有增無減。

薪俸稅收放緩 須考慮新稅源

      其三,對公共財政作出周全的規劃,確保維持各項社會服務的質素。由於人口結構轉變,對本港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及福利等政策和開支,將造成深遠的影響,香港能否作出持續的財政承擔?隨着薪俸稅收增長放緩,香港有沒有可能拓展新的稅收來源?當局須認真思考,以形成與時俱進的公共財政策略。

      上述問題環環相扣,特區政府應設立專責人口政策規劃的執行架構,以推動短、中、長期的人口政策,就不同經濟層面和各項公共服務的需求進行全面規劃,定期檢討各項政策的成效,適時調整,令香港經濟和社會得以持續發展。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