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議案發言

主席:

     本議案的題目是“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單從字面上,作為一項基本的治港原則,不難獲得大家的認同,但問題在於如何落實和推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地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之下,香港近年在多項世界競爭力調查的排名呈現跌勢。例如,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的2013年全球競爭力排名榜中,去年居榜首的香港跌至第三。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亦指出,香港面對內地其他城市的競爭,優勢減弱,有必要重新定位,加強城市發展規劃以及促進科技創新。這些排名榜不約而同向香港人敲響了警鐘。另一方面,香港坐擁逾七千億元財政儲備,社會上有聲音要求當局善用公共財政,以促進經濟發展,不足為奇。

     問題是「如何善用公共財政,以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呢?」我認為,大家應首先釐清一些概念:其一,政府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應扮演甚麼角色:是主要作為投資者,直接增加公共財政的投放?還是主要作為推動者,制訂靈活而適切的政策措施,以激發市場的創意和活力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政府的長遠定位清晰、政策方向明確、營商環境公平,市場的創意和活力就可望正常發揮。其二,即使我們擁有較充裕的財政儲備,也不能藥石亂投,否則,將衍生其他問題。例如,有議員在其修訂議案中建議,大幅增加教育、醫療服務和社會福利等政策組別的經常性開支。這些建議是值得商榷的,一來,這些建議與刺激經濟活力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反而以史為鑑,政府和公營部門的不恰當膨脹易放難收,亦容易窒礙市場的發展空間。二來,教育、醫療服務和社會福利目前已佔政府經常開支六成,在二零一三/一四年度,這三方面的預算開支接近一千七百億元,與二零零七/零八年度相比,增幅更達五成。如果還要大幅增加,其他政策組別的開支勢必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必須體現政府的長遠承擔,若肆意大幅增加這三方面的開支,其可持續性大有疑問。至於擴闊稅基以至改革稅制的建議,既欠迫切性,社會亦不易達成共識,若貿然行事,很可能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主席,正如梁君彥議員在修訂議案中建議,對症下藥的做法是,特區政府應透過資源調配,確保在維持平衡預算的同時,制訂長遠的基建規劃及從教育和職業培訓等多渠道培育人才,以推動本地經濟多元發展,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及促進社會向上流動。本人上星期在本會就“制訂長遠基建規劃,推動可持續發展” 動議議案,會上不少議員同事都認同,香港目前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包括經濟產業單一化、土地和房屋供應落後於社會需求等等,正是以往缺乏長遠規劃所造成的惡果。因此,我在發言時強調,特區政府必須在城市發展、人口政策、土地和房屋規劃、人才培育、產業政策、交通物流、綠色基建等,盡快制訂長遠而全面的規劃,並切實而有序地推行,確保香港可持續發展。

     主席,香港經濟需要多元化發展,而在制訂策略和相應投放資源的時候,特區政府的思維和決策,也要有創意和靈活性,制訂一套平衡而有視野的產業政策,確立清晰的政策願景和目標,進而從土地、稅務、資金、人才培訓、官產學研相結合等多方面,提供綜合配套,帶頭推動本港具優勢及潛質的產業,以開拓經濟新領域。例如,政府應提供發展用地、稅務優惠等經濟誘因,吸引業界擴大科技基建投資,完善移動互聯網和擴展區域數據中心。為了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應給予企業研發資金兩倍至三倍扣稅,並改善目前科技研發資助的審批機制,方便企業申請。同時,政府也應該優化其採購政策,包括制定支持科技應用和環保的採購政策,扶助本港綠色產業的發展。

     主席,要激發香港經濟的創意和活力,並非依賴政府大洒金錢。我們要促使當局制訂長遠而全面的規劃,靈活而適切的產業政策,以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