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改善長者醫療服務”議案發言

主席:

     基層醫療係病人響醫療系統第一個接觸點,做得好,服務足夠,能夠令病人最快得到幫助。但如果基層醫療做得唔好,就會變相將病人帶到去醫院。舉個例子,提供夜診服務嘅診所唔夠,或者打爛電話都預約唔到政府普通科門診,會令到市民有親病痛,都只有去公立醫院急症室。唔怪得近期流感高峰期,有市民投訴話去睇急症要輪候15個鐘頭。呢種情況除咗令市民有病等到躁,令醫護人員做到死,亦浪費咗寶貴嘅醫療資源。

         醫院係負責第二同第三層醫療,但唔少市民都用黎睇傷風感冒,係唔理想嘅。要改變呢種情況,一方面要增加公營嘅基層醫療服務,例如要增加醫管局嘅普通科門診診所,同埋延長服務時間,以及改善預約系統。另一方面,私家診所亦都係非常重要,呢D診所規模可能唔大,但勝在遍地開花,好多屋邨商場都有,唔少市民有病都首先去睇佢地,基層醫療發展都係要依賴呢種公私營合作嘅模式。

        主席,醫療設施同服務系統固然要提升,但人手就係最重要嘅問題。以醫生嚟講,香港只有約13,000名醫生,人口比例係1:552,減去大約5,300個有專科資格嘅醫生,香港最多都係得約8,000個普通科醫生,要應付780萬市民嘅基層醫療需要,好明顯唔足夠。所以市民去睇病,即使係私家診所,一樣閒閒地要等個幾鐘。

        隨著人口老化,醫生不足嘅情況只會愈嚟愈嚴重。一方面我地要加強培訓,但如果真係唔夠醫生用,我地響人口政策方面會唔會放寬一下呢?而家外地嘅醫生想黎香港行醫,要重新考過俗稱「大清算」嘅執業試,將5年讀醫嘅課程內容一次考哂,係的確有些強人所難。為咗保障病人安全,確保質素,考試係有需要,但一個合格率只有一兩成嘅考試,係唔係真係合理呢?相信響美國、英國讀醫嘅醫科生水平不會低成咁。醫委會其實可以考慮下分開多幾次考,或者將考試內容改得更加貼近臨床需要,俾醫術了得嘅外地醫生得到係香港執業嘅機會。

        主席,香港唔少中產家庭,佢地都想自己負責返自己嘅醫療責任,所以有買醫療保險,一旦有事都可以去睇私家醫生。政府一直想公私營合作,有買醫療保險嘅病人更願意搵私家醫生,減輕公營醫療負擔,所以政府好應該鼓勵佢地,提供醫療保險稅務優惠。

        此外,隨著醫療器材家用化,而家血壓計、血糖機等儀器價錢唔貴,又易於操作,可以幫助市民簡單咁了解自己嘅身體狀況。政府可以諗下點樣透過地區組織,例如業主立案法團、區議員辦事處等,鼓勵佢地買一兩部咁樣嘅儀器俾市民用。我地嘅區議員都會幫手介紹健康資訊,安排居民打流感針,或者幫手量下血壓,都係可以分擔到市民基層醫療嘅需要。

        主席,最後我想講,有D毫無根據嘅批評話工商界淨係講經濟,唔理民生,唔識市民生活困苦。我自己作為工商專業人士聽到真係覺得可笑。就以醫療嚟講,工商界多年嚟一直促請政府提供醫療保險稅務優惠,要求增加《藥物名冊》資源同增加藥物,又建議政府增加醫療券資助額,簡化醫療券程序,同埋請政府考慮加強牙齒保健服務,仲有好多其他直接惠及市民嘅建議,係可以幫到市民嘅。

        主席,好多嘢唔係單靠政府做得哂,香港嘅工商界有份出錢,有出力,亦有朋友用佢地嘅管理經驗,幫政府嘅相關計劃提升效率,又有用我地嘅人脈關係連繫唔同嘅服務提供者,對社會民生有實際的貢獻。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