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佔中」影響深遠 檢討有助對症下藥(刊載於2014年11月8日《文匯報》)

        立法會議員梁君彥日前以內務委員會主席身份動議議案,尋求成立專責委員會,並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對違法「佔中」行動進行全面調查。該議案反映了大多數議員的意見,取態持平,有助於為對症下藥提供全面的事實和資料。很可惜,議案在反對派議員阻撓下被否決。但鑒於「佔中」失控,影響深遠,當局應該全面檢討和正視本港存在的相關社會問題,尋求解決良方。

        「佔中」行動持續多時,很多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連生計都受到波及,連反佔領道路的法院禁制令亦無法有效執行,香港法治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藉口聲援「佔中」,反對派議員亦在立法會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導致議程「大堵塞」,很多經濟民生議題拖延不決。香港司法、立法、行政三權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危機,社會更呈現撕裂,令人痛心之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如何深入了解整個事件?如何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有否牽涉外國勢力須調查

        首先需檢視的,是「佔中」事件的來龍去脈,包括其組織策劃、資金來源等等。「佔中」是違法活動,其規模之大、牽涉面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絕非某幾個人的即興發揮之舉。綜合本港和外國傳媒的報道,「佔中」搞手約兩年前已開始暗中籌劃。與此密切相關的問題是:曠日持久的「佔中」行動錢從何來?物資從何而來?「佔中」的組織者和策劃者一再涉及收取巨額的政治捐款,關於這些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有沒有牽涉外國勢力等等,如果能夠解開這些疑團,也許可讓我們作出深入剖析,將來防患於未然。

        不過,相關檢討更應聚焦於「佔中」行動對本港造成的各種影響,至少包括下列重點:

須維護警方執法權威

        (1)因法治精神受衝擊而引起的公共秩序及安全問題。集會人士非法佔領主要幹道超過一個月,不但漠視他人權利,更無視法院頒下的禁制令,涉嫌集體藐視法庭,以「公民抗命」為名,行「有法不依」之實,香港大律師公會認為這可令社會「陷入無法狀態」。更有甚者,「佔中」人士公然違背基本法,公然要求推翻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此舉令「一國兩制」的憲制基礎遭到動搖。法治基礎一旦遭到破壞,香港前途堪虞。日後如何在不同層面加強宣傳和推廣基本法,增進社會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並弘揚法治精神?此外,違法「佔中」行動發生以來,不少反對派議員,往往根據個別事件,甚至歪曲事實,而質疑和攻擊警方依法執法的行動,對警方是很不公道的。將來如何維護警方依法執法的權威,並重建良好的警民關係?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思量。

        (2)「佔中」行動持續,對經濟和民生的負面影響不斷擴散及深化,對由此造成的經濟隱憂須作深入剖析。多個國家和地區向香港發出旅遊警示,原定10月底開通的「滬港通」亦暫時「此路不通」。如果「佔中」演變為長期的社會對抗,勢必削弱香港對外資的吸引力,並損害本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更動搖本港作為國際商貿和金融中心的穩定性。一些國際評級機構指出,香港的主權評級或將面臨降級風險,導致人才和資金外流。對此,當局和相關業界理應制定應變方案。

儘快恢復社會正常秩序

        (3)對於如何設法修補社會撕裂,建立官民的良性互動等,也應該成為探討的重點。今次的「佔中」行動參與者,有不少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何他們會參與「佔中」?香港的青少年政策和教育政策有何缺失?在關懷本港青年成長、提升教育質素、以至提供更多機遇促進青年人向上流動等方面,社會各界有何良策?

        然而,遠水不能救近火。違法佔領行動仍在進行,市民容忍度已到達臨界點。由「保普選 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還路於民 恢復秩序 維護法治」簽名行動,短短九天內收集到183萬個市民簽名,可見市民的意願非常清晰。我希望那些原來本着一番熱誠,以為「佔中」真的是以「愛與和平」來表達政見而參與其事的學生和市民,對行動的變質和失控再三反思,儘快理性退場,讓社會恢復正常秩序。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