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大型工程延誤及超支 還需具體分析(刊載於2015年6月1日AM730「經民人語」專欄)
近年來,多項大型基建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現延誤及超支等問題,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工程,惹來部分議員對政府的抨擊。平心而論,大型公共工程出現延誤或超支並非罕見,因為工程進行期間可能出現某些無法預料的因素,而香港政治環境的急劇轉變對大型工程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例如,港珠澳大橋的發展堪稱一波三折,從醞釀、討論、論證,經回歸前後多年。項目終於在2007年列入本港十大基建,主橋工程本來於2009年12月展開,但同年底,在某些泛民議員支持下,本港有居民申請法援,進行司法覆核。官司纏訟幾近兩年,直至2011年9月,政府才上訴得直,相關工程延遲差不多兩年才能開展,須額外透過加人、加班及增加工程設施等辦法來壓縮工程時間表,因為政府希望能把實質完工延誤減至一年。當局指出,相關香港口岸工程核准預算的304億中有65億元是由於司法覆核造成的額外開支。對於這筆延工超支、浪費公帑的舊賬,豈可忽略不提!
此外,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本年度由泛民議員佔多數,早前否決了兩項有關蓮塘/香園圍口岸工程的撥款,其中一項撥款是因應工程超支追加預算。基於撥款的迫切性,當局決定把撥款申請提交財委會審議,更被迫將啟德體育園區的撥款申請臨時抽起,卻遭到部分議員「拉布」阻延。當局估計,如果撥款無法於暑假休會前通過,相關工程就要重新招標,勢必進一步超支,工程每延誤一個月,就有可能導致七千萬元公帑的損失。
因此,對於大型工程的延誤及超支,還需具體分析,再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