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2015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發言(第一節 工商事務、經濟發展、資訊科技等)

代主席:

        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今年發表其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就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議題,採納了本人和經民聯同事提出的一些建議,推出了不少務實的新措施,以落實本屆政府的管治方針。

        在經濟發展方面,《施政報告》以多元化為方向,提及多個產業的發展策略。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特首建議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元,又將「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納入基金之內,同時設立「企業支援計劃」,加強資助私營機構的研發,顯示當局銳意推動創新及科技,並且全力推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

        代主席,推動創新及科技是環球大趨勢,因此,本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不單只工程和科技業界支持,市民亦普遍認同。可惜,最近社會上、包括議會內出現了某些誤導市民的言論,彷彿成立科技局的建議是本屆政府匆匆提出。事實恰恰相反,這是業界和工商界多年來的訴求。在民間的聲音支持下,當局在2012年提出政府架構重組時建議的五司十四局,已包括設立科技局。可惜,由於少數反對派議員「拉布」阻撓,最終令科技局「胎死腹中」。

        代主席,謹此申報,本人現任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

        本屆立法會開始工作之初,建制派和部分泛民議員力倡成立科技局。在這種支持下,特首於去年的《施政報告》再次提出成立科技局,隨即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本會亦設立「研究有關成立新的創新及科技局的法例修訂建議小組委員會」,由本人擔任主席。在去年10月22日立法會會議上,我代表小組委員會作報告,對當局的擬議決議案沒有異議,大會最終通過議案。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亦通過成立科技局的人事安排。然而,科技局的撥款申請至今仍在財委會審議,隨時會因為泛民議員「拉布」而未能於本月14日會期通過。科技業界多次站出來,反對拉布,希望創新及科技局能夠成立。

        代主席,今年的《施政報告》對其他產業也有不少著墨。例如,政府將全力協助機管局落實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計劃,以鞏固本港國際及區域航運中心的地位;又會考慮於2020年左右,在沙田至中環線會展站上蓋興建新的會議中心,推動會議及展覽業;亦會注資「電影發展基金」,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儘管如此,我認為特區政府仍欠缺一套全面、平衡、前瞻的產業政策。政府必須確立清晰的政策願景和目標,從土地供應、稅務優惠、專項資助、人才培訓、官產學研相結合等多方面,提供綜合配套,策略性地「鞏固支柱產業,扶植新興產業,活化傳統產業」,令香港經濟可以朝著多元化、高增值的方向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特區政府應善用香港豐富的國際經驗,擴大區域經濟合作。一方面,落實與內地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完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爭取將「先行先試」範圍由廣東延伸到其他地區。另一方面,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和「十三五」規劃的落實。《施政報告》第22段提到,特區政府已為此向中央政府提交建議。我認為,建議的細節應向社會披露,讓各界了解和探討。香港必須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聚焦於香港較具優勢的範疇,以促進本港產業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代主席,國家近年的發展策略有兩個特點:其一,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不會只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是要達致優質的經濟發展,以創新驅動,並重視環境保護。其二,是鼓勵內地企業、產品和投資「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我認為,香港可以憑藉本身的優勢,在國家發展中尋求更大的機遇,尤其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正如特首在《施政報告》第30段指出,本港專業服務發展勢頭良好,以法律、會計、審計、建築及工程服務為例,其增加價值在2007至2012年間的年均增長為9.9%,遠較同期整體經濟增長的4.6%為高。我認為,香港的多個專業均已達到國際水平,又具備國際網絡,在區域內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香港在內地推廣專業服務品牌帶來新機遇。特區政府應積極與內地部門商討,拓展兩地專業服務的合作,爭取香港的專業資格及資質得到承認,協助香港專業服務企業於內地成立公司,並提供一站式諮詢及支援服務。香港的專業服務亦大有潛力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例如鼓勵香港工程顧問公司與內地企業聯合競投海外項目。為此,特區政府應與內地政府磋商解決運作上的疑難。

        本港另一項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是檢測和認證業。本人亦申報,現任香港品質保證局主席,亦是香港檢測和認證局委員。在2012年,業內約有600家私營獨立機構,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務收益總額達108.8億元。本港檢測和認證業具有健全的認可制度、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公信力、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等。自CEPA「補充協議七」起,內地已逐步向香港的檢測和認證業開放市場。因此,本人促請特區政府與內地部門加快磋商,優化兩地檢測和認證的互認機制,並優先發展一些與民生相關的服務項目。特首在《施政報告》第194段提到,政府會籌劃一所中藥檢測中心,專責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進行研究,釐定香港中藥材標準,致力把這個「港標」及中藥檢測的參考標準推廣成為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這無疑是具前瞻性的舉措。本人建議當局進一步將範圍擴闊,增加資源投放,針對社會的潛在需求,推動食品的檢測、消費品安全及功能的認證等。同時,政府應協助業界推廣香港的產品安全和品質認證標誌,使香港發展成為區內主要的檢測和認證中心。

        香港在資訊及通訊基建以及互聯網保安等方面也享有優勢,香港商品亦以質素見稱。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內地的電子商貿亦增長迅速,香港應把握這個趨勢,作為內地發展國際電子商貿的平台。特區政府應該與內地部門相討,協助解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物流等問題。本月初,馬雲先生宣布在港成立10 億港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支持本港青年在阿里巴巴電子貿易平台創業,每年亦會資助200名大學畢業生到內地相關公司實習。我相信,兩地電子商貿的發展,可以鼓勵青年人創業,以香港年青人的創意和靈活性,出現香港式馬雲也是很有可能的。

        代主席,當局除了關注本港的長遠發展,也需要解決眼前的一些社會問題。尤其是在佔領行動發生之後,社會分化加劇,議會的「不合作運動」和「拉布戰」仍在持續,不少經濟民生議案積壓,政府工務工程的撥款審批受到嚴重拖延。同時,外圍經濟亦充滿不明朗因素,中產人士的負擔與怨氣都有所增加,一些中小企的營運亦遭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海外企業對香港的信心亦需重建。我和不少社會人士都期待,即將在下月公佈的財政預算案,當局必須「應使則使」,透過公共資源的適當調配,紓解民困。這幾句說話,我相信財爺聽得好清楚。

        主席,今天的《東方日報》有半版廣告,題目為「創新科技為香江,懇請收布順民心」,是科技界、學術界的有心人致立法會全體議員的公開信,當中包括多位現任和前任的大學校長和副校長,他們呼籲議員支持創新及科技局撥款議案,「給香港一個希望,給青年人一個未來。」碰巧的是,在廣告的上方,是一個顯眼的新聞標題:「『希望』走了」,是關於在大澳發現的受傷中華白海豚「希望」因傷重惡化,最終要人道毀滅安樂死。這段新聞令不少市民感到難過。我希望泛民議員放下成見,順應民意,停止拉布,讓科技局盡快開始運作,切勿讓香港創新及科技的「希望走了」,切勿讓青年人以創新意念、以科技向上流動的「希望走了」!

        代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代主席你的原動議,反對其他以政治表態為實的修訂議案。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