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莫乃光議員動議的原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革新過時法例,促進創新科技發展,我相信可獲大多數議員同事贊同。本人和其他幾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是希望就具體的政策措施稍作補充。但毛孟靜議員的修正案中,關於「紅色資本家」、「假借‘國際化’之名行‘大陸化’之實」等措辭,偏離議案主旨,令我難以苟同。
平心而論,香港自創新及科技局於2015年11月成立以來,推出不少措施和資源,令創科氛圍有所改善。今年3月公布的《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報告》,也提出一系列建議及關鍵績效指標。但環顧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投放大量資源發展創新科技,例如我們的鄰居深圳近年在這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香港實在不容怠慢,有迫切需要盡快引入有利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和民生基建的創新政策,改變相對落後的局面。但這個課題相當複雜,因篇幅有限,我只能化繁為簡,闡述本人動議修正案的主要內容。
首先,推動創科發展,應配合當代的最新趨勢。例如,未來城市發展是以人工智慧為基礎,倫敦、新加坡、首爾等城市,均先後推行智慧城市計畫,注重應用綠色與智慧的科技成果,改善生活質素和整體競爭力。本港中央政策組在2015年9月發表「智慧城市研究報告」,隨後當局表示將致力發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先後宣佈已委任顧問公司,探討為香港制訂智慧城市發展藍圖,並與公私營機構共同研究制定相關的數碼架構和標準等。不過,這些措施顯然並不足夠。我多番向特區政府建議,在本港的長遠整體規劃中,必須融合更多的「智慧城市」元素,包括落實基建智慧化,在規劃新發展區時,完善規劃各種通訊、管網、智慧家居、綠色建築等軟、硬件基建設施,並運用創新科技和大數據,就交通、醫療、環保和長者服務等作妥善規劃,致力打造綠色智慧社區。為此,政府也應檢討《公開資料守則》,研究以數碼格式發放更多可促進經濟民生發展的數據,讓各行各業可藉此開發相關創科產品和服務。此外,在政府的採購和投標機制中,應加入推動科技發展的要求,並提高有關要求佔整體評分的比例。
推動創科發展也應注重發揮本港的產業優勢,例如致力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金融科技是重要的一環,即利用創新科技和互聯網平台提供各項金融服務。我認為,本港金融管理當局應設立專責架構,就金融科技發展所涉及的科技解決方案及基礎設施,制定發展策略,並向金融服務企業提供相關法律意見及技術支援,以協助業界開發和善用金融科技服務。同時,應全面檢討金融法例,完善對金融科技業務的規管,以維持市場穩定,保障廣大投資者的權益。
同樣不可或缺的是,香港應積極尋求參與區域發展和合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香港回歸二十年及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的重要時刻,出席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顯示中央積極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經民聯一直密切關注這項國家發展戰略,在今年5月曾向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遞交《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提出十二項主要建議,包括倡議打造世界級創新科技灣區,並借助落馬洲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吸引國際科技機構及人才進駐。經民聯樂於見到,上述框架協議訂明,相關合作目標之一是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重點合作領域包括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和效率,並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等等。我認為,香港應該好好珍惜這個千載難得的機遇,主動搭乘國家經濟發展的快車。
主席,推動創科發展,怎樣才可收立竿見影之效呢?本人多番促請特區政府回應科技業界的強烈訴求,盡快制定長遠的創新及科技發展策略,增加科研資源的投放,以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產業國際化」。在此基礎上,當局應著重檢討過時的政策、法例和機制,為業界發展拆牆鬆綁。就近期而言,應設法落實《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報告》的各項建議,並適時檢討改善。
要推動創科發展,如果缺乏研發資源的持續投入,動力可能無以為繼。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3年的0.68%上升至 2015 年的 0.76%,增長非常緩慢,遠遠落後於區內的一些經濟體。經民聯多番向特區政府建議,香港應爭取在未來十年,將該比率逐步提升至2.5%或以上。為了鼓勵企業進行研發,也應給予企業研發及設計開支提供三倍稅務扣減。我樂於聽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今早在回答林健鋒議員的質詢時表示,稅務政策組已於今年4月開始運作,為科研開支提供額外扣稅是首批研究課題之一。本人希望當局盡快與工商及科技業界商討具體的措施,避免議而不決。
主席,另一個制約創科發展的因素是土地。政府宣佈已預留大約120公頃土地作為創新及科技用途,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特區政府已與深圳市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在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面積將是白石角科學園的4倍。不過,落實土地的規劃與開發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當局目前應積極檢視有關審批改劃土地用途的過時法例和限制,致力增加數據中心、檢測及認證和其他創新科技產業的用地供應,以解燃眉之急。
主席,推動創科發展,既涉及長遠的整體規劃及各項相關政策和法規的檢討,也涉及不同產業的協同發展,以至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需要各政策部門有效協調。香港更應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早前經民聯已促請特區政府盡快成立專責委員會,由政府最高層領導,集合政、商、專業等各界精英,進行具體的策劃和跟進落實工作,以加強與內地和澳門政府的溝通和協調,發揮本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亦希望同事們支持我的修訂。
【就經修改修正案發言】
主席,我現在動議按照我經修改的修正案,進一步修正經容海恩議員修正的議案。我沒有保留我原修正案前言的修正,但就保留了我原修正案中最核心的建議,並為此作出必要的行文修改。我剛才在主體發言中已解釋了這些建議背後的理據,亦相信這些建議有助於對今天這個課題作進一步的思考。
我提出這項經修改的修正案,懇請各位議員同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