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臘鼓頻催,曬臘肉(刊載於2020年1月22日《東周刊》)
呢篇小品文章出街時,已經係農曆十二月底,而呢個月又稱「臘月」。「臘」喺中國古代歲末祭祀諸神及祖先嘅活動,因此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俗語話「臘鼓頻催,年關將至」,皆因舊時代商業往來,有欠賬者,到農曆年底就必須結清債務,因此以年關稱之。新時代商業活動唔多計農曆,不過現時本港經濟喺內外交困之下,情況不理想,希望特區政府一連串嘅紓困措施,有助市民應付難關!
一年前呢個小專欄喺豬年新春開筆,我特別從幾個有趣嘅角度談豬,因而講到自家製肥燶瘦叉燒,又講到自家曬臘肉。開講有話「北風起,曬臘味」,不過現今市場供應嘅臘味,大部分都係用爐烘乾,少有天然生曬。如果屋企有地方適合嘅,不妨試下自家曬臘肉,得意,易做。
盧家私房臘肉,以「本地黑毛豬腩肉」炮製。香港現時有豬場專門養黑毛豬,食味好,因而比一般豬種貴啲。喺大埔街市,就有專門賣本地黑毛豬嘅肉檔。同檔主講明曬臘肉,佢就會將豬腩肉切啱長條。以鹽、糖、生抽、老抽、玫瑰露酒,再加些少山西汾酒,醃一晚,日間就可以掛起曬之!當然啦,最緊要擇日子,意思唔係睇通勝,而係睇天氣預測,有一個星期連續天氣乾爽,有北風、有陽光,咁就最啱曬臘肉啦!
其實如果唔識處理某種食材嘅話,最佳導師就係賣相關食材嘅店舖商販。邊買餸,邊收料,乃行街市樂趣之所在。我亦敦促政府做好規劃,滿足市民對傳統街市嘅需求,因為係超級市場難以替代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