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恢復辯論發言

主席:

       今年在陳茂波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之後,社會上似乎很快就被關於抗疫基金的討論所掩蓋。其實,抗疫基金是關於一次性的紓困措施,預算案則主要涉及本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經常開支,同樣值得大家重視。香港過去大半年「屋漏兼逢連夜雨」,既經歷持續多月的極端暴力示威的衝擊,最近又碰到新冠肺炎的打擊,各行各業都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大批香港中小企掙扎求存。平心而論,整份預算案可謂順應民情民意,也採納了經民聯提出的80多項建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逾1,200 億元的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全民派1 萬元現金、由政府百分百擔保企業以特惠低息貸款、補助中小承建商分包商、放寬科技券資助限制等。據報道有團體就今次預算案作調查,結果發現市民滿意率上升,為近十年來的最高,反映市民對政府的紓困措施反應正面。《預算案》目標是「抗疫症、撐企業、保就業、惠民生」,因此有關支援措施「急如星火、刻不容緩」,我期待本會不同黨派議員能夠急市民所急,讓預算案撥款早日通過,政府也應盡量簡化各項紓困措施的申請手續,讓資源盡快到達有需要的人士手上。

       當然,不同的業界面對不同的問題,需要的支援各有不同。由於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的急速發展,在預算案正式公佈前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成立防疫抗疫基金,抗疫基金1.0由當初預算100億元一再加碼至300億元,推出24項措施。具體措施中有7億1千萬元用以支援建造業界抗疫,包括向每個合資格的承建商、分包商和顧問公司提供5萬元的補助金,並向每名合資格的註冊建造業工人提供1,500元的補助金,惠及約7,000所建造業機構和24萬名建造業工人。財爺在預算案中又宣佈向中小承建商和註冊分包商提供2萬元補助金,對紓緩業界困境是有幫助的。

       本人連同經民聯議員同事一再向政府反映,很多其他業界和打工仔,未必在抗疫基金1.0所涵蓋的範疇內,政府應善用財政儲備,令到在抗疫期間每一位市民都獲得關懷,盡快補漏拾遺;最重要的是,既要「撐企業」,亦要「保就業」,實質支援僱員。因此,經民聯歡迎政府在4月8日推出為數1,375億元的抗疫基金2.0,作出史無前例的「撐企業,保就業」行動,其中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相當大力度,由政府提供五成工資補貼,為期六個月,實質資助每名僱員最高每月9,000元,而條件是僱主承諾不會裁員。另一項「保就業」措施,是當局承諾未來兩年在公私營界別,創造30,000個總值60億元的有時限職位。而政府作為最大僱主,會繼續在本財政年度聘請約10,000個公務員職位,及大約5,000名青年實習生。另外政府亦為所有學生貸款還款人自動提供免息延長還款期,為期兩年。值得慶幸的是,在全體建制派議員全力護航下,財委會經兩日會議,在4月18日星期六下午,終於以41票贊成、22票反對和2票棄權,通過了抗疫基金2.0的撥款。

       主席,抗疫基金是特事特辦,救民於水深火熱。我連同經民聯議員同事在今天,即4月22日中午再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就政府的紓困措施提出進一步建議,指出抗疫基金2.0仍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部份行業和僱員仍然未能受惠,包括65歲或以上沒有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的僱員,亦沒有涵蓋已失業的人士。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適時加碼紓困,補漏拾遺,直接支援未受惠的企業和打工仔,以達致「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惠民生」的最大效果。同時,聯盟亦特別關注年輕人包括新畢業同學的就業問題,要求政府以更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支援計劃,提供更多公私營機構的新入職機會。在此我要補充一點,前後兩輪抗疫基金涉及各行各業和不同階層的市民,希望政府多作宣傳,並設立一站式的網上資訊平台,提供各項紓困措施的諮詢和申請途徑等實用資訊,做到既惠民又便民。

       主席,政府兩輪抗疫基金加上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支援措施,總開支約達2,875億元,在本港歷史上真是破天荒之舉!但各種紓困措施,充其量都只能解市民的部分燃眉之急。我們不能不正視勞工市場急劇惡化的事實。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2020年1月至3月上升至4.2%,為超過九年來的高位,就業不足率亦上升至2.1%的十年高位,總就業人數及勞動人口的按年跌幅分別擴大至3.6%及2.2%,兩者都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建造業更是重災區,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急劇上升至8.5%及7.1%。過去大半年一些暴力示威者多番揚言要「攬炒」,但我們首先見到的卻是不少打工仔「被炒」!正如本人多番向特區政府強調,近幾年立法會在拉布之下,工務工程款額的批撥相當緩慢,過去大半年的社會動亂,加上如今疫情的影響,可謂雪上加霜,建造業界正面臨「工作鏈斷裂、供應鏈斷裂、資金鏈斷裂」三大營運風險。因此,當局在適時加碼紓困之外,更應注重如何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盡快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是治本之道。

       以本港的情況,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是社會各界致力促成財委會盡快審批各項已列入議程的工務工程。受反對派議員拉布影響,上一立法年度工務小組通過審議提交的工程建議共1,402億元,但財委會未及批款的,超過750億元。今年度財委會復會以來,只批准了其中約549億元,其餘仍有待處理。工務小組本立法年度運作至今,通過的新工務工程項目,共需撥款約207億元,當中只有84億元已獲財委會通過撥款。而225億元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整體撥款」,涵蓋10,000多項不同的政府工務工程,工務小組經過3次會議,包括在2月26日抗疫期間議員戴著口罩開會,都未能處理到。在資金非常需要、撥款非常緊急的情況下,當局惟有直接交財務委員會審議,並終於在3月11日通過撥款。如果反對派議員停止拉布,讓超過1千億元的工務工程撥款能夠盡快獲財委會審批通過,不但可以為建造業界注射救命的強心針,而且對社會民生的貢獻至為廣泛,不但涉及土地和房屋的供應,也涵蓋交通運輸、醫療衞生、社會福利、教育、保安等服務的改善。

       主席,當經濟下行時,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透過加大基建投資,既撐經濟,更為未來發展鋪路,所以特區政府在推動工程方面,應該更加靈活。其一,應加快重建舊屋邨,撐就業兼紓樓荒。根據政府10年建屋計劃,資助房屋的建屋數量仍有2.9萬伙未有「著落」,政府本來可透過重建例如石硤尾邨等高齡公屋屋邨增加單位供應,但政府態度過於保守。我擔心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基層打工仔手停口停,對資助房屋的需求將有增無減,恐怕會令公屋供應更加緊張。加快重建高齡公屋屋邨,既可提供更多新住屋單位,也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是一個多贏的方案。其次,應加快落實新鐵路項目。政府在2014年公布《鐵路發展策略》,提出發展7條新鐵路線,本來目標在2031年前完成,可惜拖延6年,直到本月7日才宣佈啟動東涌線延線項目,已邀請港鐵開展詳細規劃及設計。雖然「遲做勝於全不做」,但審時度勢,擬議中的新鐵路項目應該追落後,既可保就業,又可以帶動社區新發展。

       主席,香港過去依靠廣大市民的努力耕耘,累積了數以萬億計的財政儲備,但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本年度的財赤已接近3,000億元,相信已使大家認識到,如果我們不設法開源節流,就很容易「坐食山崩」。因此,長遠而言,我們要著眼於探討如何優化本港產業結構,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合作,讓香港的企業和人才可以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疫情受控之後,社會各界必須盡快集思廣益展開探討。

       主席,香港正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和經濟困境,而本屆立法會在終止運作前只餘下約3個多月。我衷心期待並呼籲,本會議員同事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盡快放下歧見,停止無謂爭拗,讓議會恢復有效運作。有反對派議員揚言「不怕財政懸崖,擺脫財政綁架」,更說香港人「要有跳落懸崖的勇氣」。我要斬釘截鐵指出,香港市民不願意跳崖,香港市民希望議員為民生,做實事,讓香港社會持續發展,市民安居樂業,亦為新一代創造向上流動的機遇。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盡快通過《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