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發言稿

代主席:

       首先感謝陳凱欣議員動議原議案,以及其他7位議員同事動議修正議案,議案的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以「重治療, 更重預防」的方針,落實推動「基層醫療十年計劃」,對此,我和經民聯同事都是支持的。

       代主席,本人一直很關注香港的醫療問題,過去六年曾經擔任醫院管理局成員,至2021年才卸任,因此,非常了解公營醫療系統長期面對的沉重壓力,包括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內科病房床位經常不敷使用等等,儘管近年當局在這方面投入的資源持續增加,但公營醫療系統仍未能充分滿足社會的需要。

       代主席,很明顯,上述狀況必須改變,但恐怕我們並沒有獨步單方,而是應該多管齊下,採取短、中、長期的措施應對。

       短期而言,當局應優化現有的資源配置及醫療管理流程,善用科技,將醫療服務流程電子化,讓病人接受更快和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當局可進一步鼓勵公私營合作,包括推廣專科門診協作,以合理分流病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至於眾所關注的醫護人手短缺問題,本會在去年10月21日已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只要符合某些條件,亦能夠在香港取得註冊資格行醫。條例既已修訂,當局理應加快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壓力。

       代主席,隨著本港人口漸趨老年化,對公營醫療系統的服務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所以,中期而言,我們必須設法提升相關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醫管局現正投放2,000億元以推進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同時亦在籌備投放2,700億元以推行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不過,我認為作為相應配套,當局也應盡快就未來的醫護人手需求作出預測,並提升醫療教學和培訓設施,包括考慮興建第三間醫學院。

       代主席,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要有效減輕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的壓力,就應該標本兼治。長遠而言,當局應制訂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以及訂立健康指標,讓廣大市民提升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我認為,國家在2016年10月25日公佈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值得借鏡參考。該綱要強調「共建共用、全民健康」,倡導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並設立多項主要指標,包括人均預期壽命、居民健康素養水準、每千名人口執業醫師數目、個人衛生支出比率等。同時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發展智慧健康醫療,推進覆蓋全生命週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自主健康管理一體化的國民健康資訊服務等。

       主席,香港若要立竿見影推動基層醫療,就需要盡快重新規劃醫療服務的資源分配,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增加投放資源,完善社區醫療網絡,把地區康健中心推廣至全港18區;同時加強社區中醫服務及中醫藥推廣,發揮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的傳統優勢等等。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動議。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