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Speeches
就「2021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發言

主席:

      首先感謝李慧琼議員作為內會主席就「2021年施政報告」動議致謝議案。

      因應本地疫情嚴峻,大主席決定優先辯論「走出疫境」主題,我是贊同並支持的,香港目前第五波新冠疫情非常嚴峻,各行各業再次遭到嚴重打擊,政府施政應該急市民所急。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支援香港抗疫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做到三個「一切」兩個「確保」: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並要求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挺港抗疫。習主席的指示既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表達了對有關各方全力抗疫的督責和支持。早前特區政府宣佈向防疫抗疫基金再注資270億元,推出第六輪紓困措施,以支援當前受疫情重創而符合資格的行業和人士,並首次向臨時失業人士派發現金援助1萬元。立法會也積極配合,迅速在昨天以視像會議形式舉行財委會特別會議審議通過,因為抗疫如救火,刻不容緩!日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率領代表團前往深圳出席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取得多項成果,包括中央接納特區政府協助請求的整體方向、兩地共同成立五個專班就支援抗疫工作制定執行方案等,以全力支持香港應對第五波疫情。經民聯對此表示歡迎,並感謝國家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相信在中央政府、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的全力支援下,香港團結一心,必定可戰勝疫情。

       過去兩年面對新冠疫症幾波爆發,本港在病毒檢測、隔離檢疫以及診治病人的三方面設施,都尚算能勉強應對,但如今面對如此高傳染性的 Omicron 變異病毒株,我們在這三方面的能力已不足以應付。市民急切期望在中央全力支援下,五個專班能夠盡快並務實地就香港抗疫的短處對症下藥。我敦促特區政府從速落實具體細節,並及時向市民公佈,從而進一步增強社會的抗疫信心。對在抗疫前線辛勞的醫護人員、公務員、紀律部隊、各相關界別的工作人員、義工等,經民聯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李家超司長12日晚回港交代深圳會議進展後,我觀察到社會各界的反應普遍是正面的。重要的是,特區政府的抗疫措施更要貼地,要體察市民的困境。例如,政府在強制檢測的安排上未能即時應變,令到大批市民要在寒風中長時間排隊輪候,並面對聚集感染的風險;解決方法其實不難,就是及時施行派籌機制。而在提升老人家和兒童接種疫苗方面,也要有更快的安排和更廣的覆蓋面。本港疫苗專家組早於去年11月中已建議科興疫苗的接種年齡降至3歲,但特區政府在今年1月11日才宣布科興接種年齡降至5歲,到2月13日才進一步宣布降至3歲,其間的拖延令人費解。另外,政府已宣布說以千萬計地採購快速檢測包,昨天行政長官表示已落實採購逾億包,但何時全面派發、如何派發,市民仍未聽到具體計劃,心急如焚。政府要盡快宣布計劃,讓市民稍為安心。經民聯呼籲全港市民同心抗疫,一齊配合有關抗疫措施,眾志成城以盡快跨過當前的難關。我亦希望財政司司長在下星期三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能夠為民紓困,「應使則使」,絕不「手軟」,正如經民聯在向財政司司長呈交建議時所強調的「穩疫情 速通關 振經濟 助安居」,在支援抗疫、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宜居宜業新都會建設,以及解決一系列民生議題上,持續投放資源,務求讓香港經濟在疫情過後能全速復甦,以帶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主席,行政長官在去年10月6日發表了現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廣納民意,包括採納了經民聯提出的80多項建議,除了開發新界北部都會區的一系列建議之外,還有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重組政府架構,以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構想。另一方面,我們著重指出,不少市民翹首期盼,可以盡早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聯盟大聲疾呼,期望特區政府做到「突破求進、籌劃未來、全速通關、挽救經濟」。

       主席,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意識到,我們正處於「香港要變」的關鍵時刻,行政與立法都要「變」。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在12月20日圓滿結束,這是中央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90個議席都是在競爭下產生,充分顯示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是港式優質民主的成功實踐。如今,立法會已經重回理性議政論政的秩序,行政與立法恢復良性互動,但新議會絕非橡皮圖章,仍會有激烈辯論。市民都期望議員監督政府和促使政府改變思維,落實良政善治。面對新議會,特區政府必須致力提升管治效能,打破官僚陋習,拆牆鬆綁,積極實現施政承諾,解決社會矛盾,建設宜業宜居新都會。

       主席,第七屆立法會的首次會議在1月12日舉行,亦是行政長官面向新議會舉行首次答問會。行政長官在其開場發言集中討論了三大議題,包括建立行政立法關係、推進「北部都會區」和重組政府架構。她強調,在餘下任期內會竭盡所能帶領管治團隊與新一屆立法會衷誠合作,理性、務實地共同解決社會上一些積累已久的問題,讓市民肯定和認同經完善的特區政治體制。我認為,新議會下行政立法關係的確出現了可喜的轉變。行政長官的開場發言是對「2021年施政報告」作出重要的更新和補充。我相信,只要行政與立法繼續攜手並進,就可以使「一國兩制」能夠行穩致遠!

       特首提出構建新界北部都會區,打造「雙城三圈」。經民聯早在數年前便促請政府改變以往港英時代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以新思維全面地規劃新界北,釋放土地。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前海改革開放方案」相繼出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正全面提速。新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藍圖可助香港突破過往土地供應的瓶頸,令新界得到更大發展,也令香港大批「無殼蝸牛」可以安居樂業,真正為香港創造巨大的安居效益、就業效益和經濟效益。經民聯希望特區政府在新局面下能夠急起直追,決而必行,為香港開創新未來。

       主席,「2021年施政報告」勾劃的發展藍圖,除開發新界北部都會區外,還有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完善鐵路和交通網絡、促進跨境基建互聯互通、重建公屋屋邨等。預計本港工程量將會持續增長,我期待各項工務工程能夠有序落實,以避免工程業界再度陷入「一時餓死,一時做死」的困境。我在1月26日的大會向當局提出口頭質詢時強調,當局應就推展上述項目所需的人力資源及早作出通盤考慮和規劃,以及制訂方案以解決建造業勞工短缺的問題。

       主席,我認為特區政府亦應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安全城市的地位。城市安全涉及多方面,包括反恐、防治傳染病、保障食水及食物安全、維持治安、加強資訊科技基建和網絡安全,以至推廣職業安全與健康等。我多年前已經倡議特區政府設立跨部門的「城市安全督導委員會」,現時更應配合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制定具前瞻性的安全城市發展策略,全面檢討本港現行各項有關城市安全的法例及其執行情況,投放資源以提升各執法部門預防和打擊各類罪案的能力,並推廣城市安全文化,進一步鞏固本港作為國際安全城市的聲譽。

       主席,香港最獨特的優勢,是實施「一國兩制」,對參與國家發展有「近水樓台」之利,應該以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為基礎,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和國家「十四五」規劃。事實上,相關的優惠政策和開放措施已陸續出台,中央在公布加深粵澳合作的「橫琴方案」後,又公布了「前海方案」,將前海總面積擴大至120平方公里,是原來的8倍,「擴區」加「擴容」,聚焦與香港優勢領域合作,可以說是粵港澳合作共贏的又一支強心針。本港工程、創科、檢測、醫療等專業應充分善用其國際經驗和競爭力,發揮香港所長,滿足國家所需。我再度建議特區政府成立高層次的「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統籌香港參與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與內地相關政府部門商討進一步簡化更多專業服務的相關培訓和考核,放寬執業限制,擴大專業人才的發展空間。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李慧琼議員動議的致謝議案。

使用條款 Terms of Use | 私隱政策 Privacy Policy
立法會盧偉國議員 博士 工程師 (工程界)
Legislative Council Ir Dr Hon Lo Wai Kwok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 Engineering)